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玩家2萬淘古籍孤本160萬賣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4 11:32:46


 
  據了解,這部書刊刻完成後,全部雕版一直被保存在孫桐生的綿陽老家,後來在歷次運動中被毀壞遺失。印刷的書,留存至今的也不多。郭雲龍在舊書攤發現後,花了8000元將其買下。

  這不是他藏書中最貴的,2008年,他曾經以160萬的價格,將一本只有48頁的宋代《金剛經》賣給了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這本“天價古籍”,就是郭雲龍的淘寶傳奇。

  2005年,山西太原一座古廟,一個僧人將一堆線裝舊書賣給了收廢品的小販,這本《金剛經》就隱匿在這堆舊書中。小販就把這堆古籍裝在箱子裡,擺在大街上賣,另一個書販以1500元的價格,將這一箱書全買了。“一個玩書的朋友,手上有幾枚民國時期的徽章,就用幾枚徽章從小販手中換了一本書。就是那本《金剛經》,一箱書中品相最差的一本。”

  朋友拿到書後,給郭雲龍講了此事。“我從成都飛過去,專門看這本書。憑借多年的淘書經驗,一打眼一上手,就知道這本書不簡單。一摸紙張,就知道不會晚於明代。”判斷紙張年代是高深的學問,簡單說“時代越早,紙張越厚”。當時朋友開價10萬元,好說歹說,最後花了2萬多買了下來。

  曲折 專家看走眼 曾認為不值錢

  其實,這本書賣給郭雲龍之前,這位朋友已經請高人鑒定過此書。當時《鑒寶》欄目組正好在山西尋寶,專家也隨團到了山西。這位朋友想請專家鑒定一下,被選中的話,再送到北京參加《鑒寶》欄目。結果,專家看過這本書後,評價是“這個東西不好,不值錢”。

  回憶起這段淘寶經歷,郭雲龍不免唏噓,當年,10萬元可不是小數目。如果朋友堅持不講價,或者專家對書是另一種評價,他都可能與這本書失之交臂。專家之所以誤判,可能是因為書上沒有出現年代,而且沒有著錄。“從理論上講,他就不會往孤本方面去想,認為可能是很一般的書。”

  儘管不是古籍專家,但郭雲龍憑借在古籍市場20多年的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古籍鑒定的真本事。“成天埋在書堆裡,上手一摸就有感覺。專家鑒定靠的是理論,我們是實戰派。”

  書買回後,他立刻查閱資料,“確實查得到,又和同行朋友交流,最終判斷應該是南宋的,而且是孤本。”眾所周知,在古籍中,宋代善本屬於上乘精品,而孤本則是精品中的精品。

  確認了自己淘到精品後,郭雲龍不免回想被寺廟當作廢品賣掉的那一批古籍,“那一箱書的價值不可估量,去年有人拿了幾頁出來,賣了2000多萬,而且是被國家圖書館定向拍賣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