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農民捐文物後離世 故宮為其辦追思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9 14:24:24


何剛生前照片
 
  “都是些花瓶、杯子模樣的東西。何剛找到我,問我咋辦?”固墻村黨支部書記劉紅恩回憶道。

  “何剛說有人找過他,願意給一袋子的錢,就是那種裝化肥的編織袋。可他知道這是文物,不能賣,得交給國家。但又不知道交給哪裡?”

  當時有鄉親曾在北京當過兵,戰友在故宮博物院從事保衛工作。經聯繫,劉紅恩陪著何剛帶著東西乘上了北去的列車。

  “當時什麼也沒考慮,只有一個念頭:盡快將這些寶貝交給國家。”劉紅恩說。

  在故宮博物院,何剛見到了當時的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

  32年過去了,與文物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梁金生老人,依然難忘見到何剛時的驚喜。

  經鑒定,何剛捐贈的19件文物為高等級元代銀器,包括二級甲等文物1件、二級乙等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遺存銀器很少,何剛捐獻的文物填補了此類藏品空白。”梁金生說。

  因為罕見,其中的二級甲等文物“銀鍍金鏨花雙鳳穿花玉壺春瓶”,經常參加各種展覽。

  為此,何剛的名字也被列入故宮博物院專門為捐獻者設立的“景仁榜”。

  “為故宮捐獻者不乏其人,但作為農民,將從自家挖到的文物捐給國家,何剛還是頭一個。”梁金生說。

  這是一個剛強的漢子

  “何剛家裡挖出寶貝了,他將寶貝交給國家了。”一時,鄉裡人盡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