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介紹,王氏宗祠建造於明清,是三進五開間。但由於年久失修,中、後進已經倒塌好多年。前進五鳳樓後檐局部倒塌,剩餘的前進墻體也岌岌可危,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雖然是文物建築,但是由於該祠堂不屬於文物保護單位,所以縣裡和市裡並沒有專項的財政撥款來支持祠堂的修繕和保護。而如果維修祠堂的局部,就需要好幾十萬,我們根本無力承擔。”該負責人稱,要保護的話,僅門樓等部分維修要二三十萬元資金,全部完好修繕的話耗資更大,歙縣類似情況較多,靠政府財力確實困難。
“但是這一行為引起很多爭論,所以縣政府決定叫停競賣。此外還考慮到,構件被競賣以後難以監管。”該名負責人表示,按照轉讓要求,這些舊材料及構件不得流出黃山市,但這並不能保證,因為這些明清構件能賣到很高的價錢。
叫停後如何處置暫無定論
長期專注徽州古村落及古建現狀調查和保護的攝影師張建平告訴北青報記者,祠堂被稱為“徽州三絕”之一。
張建平認為,徽州古祠堂是不可再生的珍貴古建,在風雨中倒塌或人為拆除都很可惜,競賣祠堂構件對古建築保護也開了不好的頭,“徽州祠堂如果都採取公開競賣的辦法,那麼將會有一半古祠堂消失,它代表的幾百年的歷史也將煙消雲散。”張建平稱,雖然歙縣官方及時“叫停”了競賣,但古祠堂依然面臨保護問題。
北青報記者從歙縣文物局獲悉,歙縣人民政府叫停競賣行為後,王氏宗祠後期將如何處置,暫時還沒有定論。
根據2013年《黃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顯示,徽州祠堂有446座,但是有近一半都已經毀壞。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