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老教授的珍稀植物園要搬遷:書生氣太重
http://www.CRNTT.com   2017-10-30 16:51:00


2017年春節,熊濟華在園子裡留影,感慨“樹木自己長這麼大了”
 
  高健說,幾年前,有關部門曾與熊凱鴻商談過搬遷問題,但因搬遷只能參照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方案進行,而無法考慮到植物的珍稀或瀕危屬性,雙方存在分歧,未有結果。他表示,政府對老教授的事業很尊重,一直在積極處理,“如果他們願意談隨時可以找我”。

  植物園、“釘子戶”

  成都南郊中和鎮,在密密麻麻的樓盤和公路之間,一片鬱鬱葱葱的樹林格外顯眼。

  走近看,林子和一個名叫中鐵城錦南匯的小區僅一道栅欄之隔。栅欄這邊,是現代化的高檔小區,人車往來不息;另一邊,幾間簡陋的平房隱藏在樹林裡,住著守護這片園子的工人。

  栅欄一角開了道小門,可以窺見裡面雜亂的農具和綠油油的樹蔭,仿佛另一個天地。問及林子裡的主人,小區樓下包子鋪老板說,“好像是‘釘子戶’”。

  這並不是“釘子戶”,而是熊濟華畢生工作的結晶。

  入秋,園子裡依然不減生機。水冬瓜樹上掛滿了青澀的果子,層層叠叠,仿若撐開的傘;椿樹和欒的果子已經變紅,而珍貴的南川木菠蘿的果子,在一個月前已經墜落地上,工人們將種子搜集起來,又重新培育了幾百盆幼苗。樹蔭低處,各種鳶尾泛著綠光。

  熊濟華80歲創業建珍稀植物園,讓很多人感到驚詫,兒子熊凱鴻卻覺得,這是父親一生志趣水到渠成的事。

  他說,父親受祖父的影響,從小就對大自然心懷向往,對植物情有獨鐘,父親早年就希望有自己的農場,有花草和牛羊陪伴的生活。

  1923年,熊濟華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早年投筆從戎,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憤於軍閥混戰和官場腐敗,退出政界。這時,父親風雅的一面給熊濟華帶來了最初的熏陶。

  在熊濟華童年印象中,家中庭院滿是父親栽種的羅漢鬆、核桃、枇杷、梨樹、桂花、臘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