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77歲護士堅守換藥室20年 獲南丁格爾獎
http://www.CRNTT.com   2017-11-13 09:05:21


  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77歲的李琦弓著背,頭髮花白,看到相熟的病人來了,眼睛會笑得彎彎的,皺紋堆在眼角。因為長期捏著鑷子,她的拇指關節已經變形,但這絲毫不影響她工作,鑷子在她的指尖飛舞著,恰如42年前。

  退休後的日子,這位“南丁格爾獎”獲得者依然還在綻放,工作在為患者換藥的第一線。

  “我的工作經歷就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夢,人生就要圓夢。”醫用口罩的阻隔讓李琦的聲音變得有些悶。在三十幾歲的年輕人已經自稱“油膩”的今天,頭髮花白的李琦談起自己的“仁愛之夢”時,眼睛裡依然閃著光。

  傳 奇

  今年是李琦在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換藥室工作的第42年。

  她依然像42年前的那個年輕姑娘一樣,早上7點左右到換藥室,穿好白大褂,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坐在低矮無靠背的圓凳上,低著頭,聚精會神地盯著病人的傷口,一盯就是大半天。

  因為長期捏著鑷子,她的拇指關節已經變形,但這並絲毫影響她工作,鑷子、引流條、棉簽和紗布在她的指尖靈活地飛舞著,恰如42年前。

  慢性傷口大多面目猙獰,久不愈合的創面上交雜著新生的肉芽、壞死的組織、壞血以及分泌物,有些還散發著異味。李琦對這些已經習以為常,42年裡,她坐在這個位置上,為數以萬計的病人換藥,練就了一雙火眼:在猙獰的傷口中,她總能清晰準確地判斷肉芽組織的好壞、正常與否。

  42年的時光,令這間換藥室裡處處留下了她的痕跡。換藥室以她的名字命名,護士們處理傷口的手勢,和她如出一轍。治療台上擺著她研發的外用藥“立奇膏”,那是病人口口相傳的法寶。她的弟子,已經在這間換藥室內延續到第四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