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您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在“高空”玩手機,和在地面還是不太一樣,仍舊有所限制。而根據民航局的《指南》,在低能見度飛行階段和飛機疑似受到便攜式電子設備干擾,這些情況下,應禁止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
同時,另一個限制使用的情況就是,在空中應關閉便攜式電子設備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包括語音和數據。東方航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馳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對應到手機上就是手機4G、3G信號打電話、上網的功能。關閉了手機除了藍牙外的無線通訊功能(包括wifi和4G語音和數據)的手機可以在飛機上使用。”
那麼,如果現在可以這樣做,以前為何一定要在乘坐國內航線時全程關閉手機呢?
對此,《航空知識》雜誌副主編王亞南表示,近些年,機載設備等有了進步,“一個是機載的導航設備,現在它對於抗電磁干擾的能力也在增強,因為設備在進步。另外,現在的手機它的輻射強度,包括信號的頻段也都變得更穩定。”
在民航局的《指南》中提到,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對飛機上使用便攜式電子設備特別是使用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波音、空客等飛機製造商也在設計和製造環節考慮如何防止便攜式電子設備干擾。航空無線電技術委員會(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Aeronautics,簡稱 RTCA)先後發布行業標準,提出了航空器抗便攜式電子設備電磁干擾的技術規範,這也為進一步開放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奠定了基礎。
王亞南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採訪時稱,未來,能否提供“飛行中使用手機”的服務和飛行安全的保障,是航空公司需要衡量的重要內容。
服務要好,而安全更是基礎。目前,航空公司可根據其評估結果來決定在飛機上使用何種便攜式電子設備。一方面,要考慮某種便攜式電子設備對飛機通訊環境有多大影響,另一方面,需要評估某一架飛機自身抗干擾能力有多強。
對此,中國民航幹部管理學院教授鄒建軍告訴中國之聲記者,評估相當複雜,“這一架飛機自身的抗干擾能力有多強?我們的機型有多複雜,還有從時間上講,有五年的飛機,有十年的飛機。當然還包括手機有多少型號。”
(來源:中國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