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當地人社部門就此事約談昆山康佳,指出該公司人力部門與我幫您勞務公司,在頂崗實習生工作開展中,存在不規範的問題。康佳集團公關負責人王釗說,公司已經按照當地政府要求進行整改:“對於企業來講,用工荒這樣的問題,中國國內的工廠這樣的問題比較嚴重,我們跟第三方公司簽訂了一個長期的勞務協議合同,他們負責幫我們招聘一些這樣的工人,生產任務也比較重,所以我們確實在這方面管理上有欠缺,針對這些問題也都跟政府部門作出了相關的承諾,後面我們也會做出相關整改。”
在事件中,學生反映,學校臨時更改了實習單位,隱瞞了工作時長。聊城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通過蘇州環宇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準備進入蘇州佳世達工廠實習。環宇公司項目負責人陳先生說,工廠不可能每天只工作八個小時,也不可能只有白班,出現這樣的問題,責任主要在於學校,“學校宣傳的是吳江的一個企業,最後為什麼來佳士達,這塊是學校聯繫的我們,學校提供的是學生可以上到2月28號,實際學生不能上到2月28號,他們24號離職的話會對工廠的批量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一位知情人王先生稱,這批學生經過了三層勞務公司的“轉手”,最終工廠沒有接收這批學生,重要的原因是發現學生是被強迫來實習的。王先生還表示,“為什麼佳世達沒有要,實際情況,學校是強制人家去實習,學生有的現場站在那邊都哭了,我們說哪有這種強制讓學生來實習的呢?”
網友熱議:這是否是個案?
中國之聲對聊城大學實習事件進行報道之後,在微博上引起熱議,網友對事件評論超過兩萬條。很多網友都反映,學校以實習、勤工儉學的名義,要求學生去工廠流水線打工,“不實習不發畢業證”的情況非常普遍。
據媒體報道,去年7月,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多名大二學生稱被學校強制前往富士康(煙台)科技工業園進行長達3個月的實習並被強迫簽署三方協議。
在中國之聲微博裡,也接到多個爆料。一位山東某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說,學校以“工學交替”的名義,要求學生去一家科技公司上課,實際上是當客服接熱線,要工作六個月,不去不給畢業證;江西某學院的一位學生家長反映,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被派去江蘇淮安的一家酒店實習,其實就是做服務員;某大學長城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說:他去蘇州的一家電子廠實習過三個月零三個星期。某學生說:“中介公司在旺季會給社會工四五千塊錢的返費,學生工是沒有的,只有工資。學生們是不大願意去的,因為跟專業沒關係,我們是土木的。”
針對微博中反映的情況,記者也會和學校以及當地做進一步的核實了解。
記者梳理了一些案例發現,強制實習,和專業無關,學校通過中介賺取費用,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是共性。一位高校教師說,實習是人才培養的要求,而找到大量接受學生的實習單位並不容易。
工廠,成為能接受數以百千計學生的選擇之一。而且,中介公司會給學校一筆費用。去工廠實習,又賺錢,又能完成實習,成為當下很多高校,尤其是大中專院校的普遍做法。聊城大學實習事件中,勞務中介環宇公司陳先生說:“我介紹人去廠裡上班,介紹人會支付我一筆費用,不是我從學生頭上扣錢,不排除學校會賺這個錢。中職和高職還多一點,本科的確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