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漁洞小學的孩子們將課桌椅搬往新教學樓。 |
教育部督導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全面改薄”實施至2017年底,全國共新建、改擴建校舍1.86億平方米,完成五年規劃任務的90%,超過2017年初預定的“超七成”工作目標,提前一年實現2018年“過九成”工作目標。其中,全國共投入260億元,建設教學點校園校舍1300多萬平方米,極大改善了偏遠基層貧困地區辦學條件。
“全面改薄”的成效遠不止於此。教育部督導局負責人告訴記者:“2012年下省裡督導時,還會遇到有縣城存在八九十人的大班額,通過興建校舍、調整班額,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有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14萬個,比2012年減少9萬個,減幅39%,城鎮學校"擠"的問題也得到了有效緩解。”
營養餐:變輸血為造血的良性循環
2017年是中國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第六個年頭,在實現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17年全覆蓋既定目標的基礎上,全國已有1596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超過全國縣級行政區總數的1/2,受益學生總數3600多萬人,約占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1/4。
在寧夏隆德張程中心小學,五年級的馬海川對“營養午餐”贊不絕口:“以前都是雞肉,現在有牛肉了。”學生的獲得感來自“營養改善計劃”政策的靈活落地。考慮到民族地區的飲食習慣,寧夏將4元的供餐標準提高為5.6元,讓孩子們吃得上牛肉。
提高標準不僅是民心工程,更是精准扶貧的民生工程。“寧夏每年營養改善計劃涉及資金4億多元,要讓這筆錢流入老百姓的口袋。”寧夏教育廳廳長郭虎介紹,寧夏南部山區養雞的農戶多,計劃需用的雞蛋採取就地收購,直接為貧困農戶對接銷售出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跟蹤監測顯示,2016年,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男、女生各年齡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高1.4cm和1.6cm,平均體重多0.9kg和1.0kg,高於全國農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貧血率從2012年的17.0%,降低到2016年的7.6%。
“學生營養不良問題得到緩解,學習能力有所提高,缺課率明顯下降。”教育部督導局負責人說,“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委穩步擴大地方試點實施範圍,進一步提高食堂供餐比例,強化信息公開和監督評估,加強營養健康教育。”
一體均衡:在鄉村一樣接受優質教育
學習環境好了、營養健康有了改善,“硬件”獲得了保障,“軟件”就成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義務教育是適齡兒童法定的權利與義務,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整個教育戰線的奮鬥目標和努力方向。2017年,全國共有560個縣(市、區)(以下簡稱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實地督導檢查,全國通過認定的縣級單位占比已達81%,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正在加速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