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啟動大規模填海造地 可容納十四萬居民
http://www.CRNTT.com   2018-02-06 09:55:54


東湧新市鎮填海擴展後的示意圖。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近年香港住房問題嚴重,最大的原因是土地供應不足。為此香港特區政府5日正式啟動東湧新市鎮擴展計劃的填海工程,預料東湧未來將可以多容納約14萬人口。香港輿論認為,該項目是港府重啟大型填海增加土地的新開始,希望能以此為契機,推動公眾理性務實討論,盡快展開填海工程,以大規模拓地。

  “填海,再出發”

  香港《星島日報》5日報道稱,立法會去年通過撥款約205億港元,進行造地130公頃的東湧東填海計劃,填海後,該區會增加4.08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連同東湧西發展提供的8000多個單位,整個東湧新市鎮擴展計劃完成後,東湧人口將會由現時約8萬人增加14萬人,達到22萬人。

  港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4日發表題為“填海,再出發”的網絡日志,稱該項目對香港未來的土地供應而言,將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陳茂波表示,目前香港350萬人口住在由填海而來的新市鎮,這讓港人突破了土地不足的限制,讓一代又一代港人得以安居樂業,某種程度上也成就了香港過去高速增長的故事。但早年香港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及“非典”等因素衝擊,樓市下滑而被迫大幅收縮發展規模,再沒有新的新市鎮落成,這是現在土地供應緊張的原因之一。在2000年至2015年間,填海造出的土地只有690公頃,遠少於1985年至2000年間的3000公頃,減幅近八成。

  陳茂波強調,填海技術目前可做到發展和環保並重,例如這次東湧採用非浚挖方法(避免挖動海床,將淤泥傾倒至其他地方),會減少因淤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而這次工程也會重塑由紅樹林、生態磚等組成的“生態海岸線”。

  “黃金年代”遭遇環保壓力

  香港山多平地少,香港政府自開埠以來就多次進行填海工程,首次的填海工程是於1852年展開的《文鹹填海計劃》,位置在上環文鹹東街一帶,目的是增加上環的發展面積,興建政府部門及港口設施。此後香港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填海工程。上世紀90年代可以說是香港填海的黃金年代。上世紀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在港口及機場發展策略中提出多個填海建議,在中環、灣仔、九龍灣、昂船洲等進行填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