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北青報記者致電鷗美藥妝上海總部,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並沒有聽說過國家藥監部門的相關說法,“我們是註冊過的,也有法務部,謝謝關心!”隨即掛斷電話。
聲音
國內缺乏針對藥妝的管理辦法
在看到“化妝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概念屬於違法行為”的消息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趙作濤表示:“是應該好好整頓一下了,每天都有很多因為化妝品導致過敏的患者來到醫院。”那麼,這一“緊箍咒”是否會影響到醫院研發使用的皮膚科產品呢?趙作濤認為不會,“醫院研發的主要是藥品,與市面上以‘藥妝’為噱頭的化妝品不同”。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監管部門突然加緊“畫紅線”,把醫院放在了一個敏感的位置,“其實並不是‘藥妝’產品出現了違法問題,而是從藥監局的角度出發不太支持這種叫法。國內沒有專門針對藥妝品的管理辦法,市面上的所謂‘藥妝品’又越來越多,對監管者來說這的確是一個難題”。但是這樣一刀切的統統“斃掉”,是否也有些草率呢?
記者觀察
“藥妝”從熱搜到下架我們真正應關注什麼?
採訪中業內人士表示,“藥妝”的概念並非“國產”,而是伴隨著進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才出現的。因此目前市面上對於“藥妝”並沒有明確的概念,更多是來自導購們的“民間解釋”。“藥店裡銷售”“藥物標準,非常安全”……這些心理暗示是不少消費者青睞“藥妝”的主要原因。
“藥妝”這個概念在近年來也達到了“熱搜”的程度。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上世紀90年代,全球藥妝市場年銷售額只有幾億美元,而2004年已達27億美元。2015年全球藥妝市場規模為302億美元,到2020年全球藥妝市場規模將達到610億美元左右。
一位資深日化專家告訴北青報記者,“藥妝”在日本是指介於藥品和化妝品之間的“醫藥部外品”,是合法的存在。記者查閱資料也發現,誠如專家所言,“藥妝”本身並非洪水猛獸,“drugstore”(藥妝店)是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一種專賣店形式。
不過全國藥品監管部門對“藥妝”並不認可。此前藥監部門已多次強調,不應在化妝品中宣傳治療功效。2010年,原國家食藥監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化妝品標識和宣稱日常監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將把標識和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誇大宣傳、使用醫療術語的違規行為作為日常監督檢查的重點之一。2011年,《關於進一步加強化妝品違規標識監督檢查的通知》中再次指出,重點檢查“是否存在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標識和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誇大宣傳的違法違規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