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天祝岔山村墓中覆蓋在棺木上的絲織品 |
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孔雀河烽燧群由11座烽燧組成,沿孔雀河北岸,呈東西向分布在庫爾勒市至營盤古城之間長約150公里的範圍內。
在克亞克庫都克烽燧所處的沙丘南坡下,考古隊從一處“垃圾堆”遺跡中,清理髮掘出珍貴的紙文書、木牘633件(組)。紙文書出土時多呈團狀,經初步釋讀,確認這裡為一處游弈所級機構駐地,孔雀河烽燧群一線的軍事防線被稱為“樓蘭路”。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駐守“樓蘭路”沿途,管理若干烽鋪,負責附近沿線的防禦。文書主要為唐武周至開元年間,該游弈所與其下轄的各個烽鋪及上級管理機構之間的軍事文書,內容詳細記錄了與孔雀河沿線烽燧有關的各級軍事設施名稱,如臨河烽、馬鋪烽、沙堆烽、黑河鋪、豬泉穀鋪、榆林鎮、通海鎮、掩耳守捉、於術守捉、焉耆守捉、安西都護府等,填補了歷史文獻關於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焉耆鎮軍鎮防禦體系記載的空白。
考古領隊胡新軍介紹,公元670年後,吐蕃控制了青海吐穀渾地區,打開了通往安西四鎮的門戶,焉耆東境在此時已處於唐與吐蕃爭奪的前沿陣地,作為連接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的咽喉要地,需要嚴密防守。為防止吐蕃沿“樓蘭路”偷襲焉耆鎮,故在鎮東的孔雀河一線修築各級軍事設施,設置警烽線路。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的發掘工作,對實證唐代中央王朝對西域的有效治理和管轄、西域地區對於中央政府文化認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