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清代狀元殿試草卷長3米 手跡堪比字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22 09:12:42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古代選拔官員,最高等級是殿試,皇帝親自監考,考生不吃不喝不能上廁所,從太陽出山考到太陽落山……昨天,第十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和秦淮區人民政府主辦。 

  《現代快報》報道,現場展出的清光緒六年狀元黃思永的殿試草卷,長達3米,從頭到尾都是清新雋秀的楷體字,拿來當字帖一點沒問題!

  南京狀元的殿試草卷

  長達3米,能當字帖

  長約3米的草卷,全部為毛筆書寫的小楷,字跡清秀,從頭到尾沒出現圈改……昨天,南京狀元黃思永的殿試草卷堪稱“驚艶”。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這份草卷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民間收藏家,委托原江南貢院館長周道祥先生進行捐贈。“放在現在,就是考場上打的草稿,還要經過再次謄錄。”周道祥說,這份草稿還有一些偏字、難字,“相比之下,漢字聽寫大會簡直弱爆了!”現場有學者議論。

  存世極少非常珍貴

  明清時代,戰亂頻繁,明代的殿試試卷早已全被焚毀,而清代試卷幾乎也被八國聯軍銷毀殆盡。況且,殿試試卷在當時屬於皇家“絕密檔案”,均藏於皇宮大內之中,不允許遺落到民間。

  至今,只有山東青州明萬歷狀元趙秉忠的殿試試卷得到過公認。普通的進士殿試試卷的遺存也僅有十幾份。“狀元黃思永的正式殿試試卷至今未見。”周道祥說,作為珍貴的史料,這份殿試草卷如何遺落到普通百姓家,也是個謎。

  他如何向皇帝“求職”?

  簡歷中把祖宗三代都介紹了

  “應殿試舉人臣黃思永,年三十九歲,江蘇江寧縣人。由拔貢生禮部七品小京官應光緒元年順天鄉試中試,由舉人禮部額外主事考取軍機章,一應光緒六年會試,恭應殿試。將三代腳色開具於後:曾祖國楹,未仕,故;祖德符,未仕,故;父汝玉,未仕,故。”

  在殿試草稿上,黃思永將自己的“求職履歷”寫得很細致:不僅有姓名、年齡、籍貫,連祖宗三代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原來,殿試不但要了解考生的學習、考試經歷,還要詳細排查“家底”。在給皇帝的“求職簡歷”中,從父親算起,上溯三代到曾祖,他們的姓名、入仕情況和社會身份都要交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