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毛澤東曾欲推遲發動渡江戰役 遭鄧小平勸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31 17:22:42


   
  其實,何時發起渡江戰役,一直是中央軍委和總前委關注的一件大事。1949年2月11日,軍委複電劉、陳、鄧、粟、譚等,確定淮海戰役:“總前委照舊行使領導軍事及作戰的職權”“3月底開始渡江作戰”;4月3日,軍委複電總前委:同意《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4月15日發起“全線渡江作戰”。但由於國共進行和平談判,渡江時間後延。4月15日5時,中央軍委電告總前委和二野、三野:“和平談判決以4月20日(卯哿)為期限,……該日以後我軍即須渡江。”16日8時,軍委致電總前委和二野、三野:“你們的立腳點應放在談判破裂用戰鬥方法渡江上面,並保證於22日(卯養)一舉渡江成功。”要考慮南京方面在和平協定簽字後要求給他們調整部署的時間,“我軍是否可能再推遲3天,即由卯養改至卯有(25日)渡江。這種推遲是否於我軍士氣及渡江任務之完成上發生妨礙”,還詢問“近日渡江準備情形,渡江把握程度及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全軍渡江等項”。由此看出,此時毛澤東對渡江作戰是很牽掛和擔心的。
  
  接軍委電報後,鄧小平、陳毅立即找指揮中集團的總前委委員、三野副政委譚震林和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到合肥以東的瑤崗商談,並於17日1時以總前委名義報告軍委並告二野、三野:“我們一致認為,以確定養(22日)夜開始,不再推遲為好。而且奪取北岸敵橋頭堡及江心洲,必須與正式渡江緊密銜接,不宜停頓,否則將給敵人以調整部署的時間,增加我們的困難。”“在政治上無絕對必需的條件下,務必不再推遲至有日(25日),因為前方困難甚多,延長一天時間增加一分困難,不但影響士氣,人民不安,特別是把我們各個有利渡江的地點都暴露了。”“我們審慎研究渡江有把握。現蕪湖、安慶段第九、七、三等3個兵團準備均屬充分,至少有一處必能先成功。”這些意見和態度,實際上是總前委、三野前委和兵團三級的共同看法和態度。由此可以看出,上到軍委主席,下到兵團領導人,對這場戰爭勝負是極其關注、極其慎重的,字裡行間均體現出他們嚴謹認真的態度和高度負責的精神。
  
  當時習慣於夜間工作的毛澤東,以軍委名義於17日3時複電:“你們應按原計劃,確定於22日渡江不要改變,並必須爭取一舉成功,是為至要。”
  
  4月17日,總前委根據中央軍委當日3時複電,又立即與等待軍委複電尚未返部的譚震林、王建安、宋時輪研究了第七、九兵團的具體作戰部署,於當日13時再上報軍委:確定於20(哿)日黃昏開始渡江作戰,東、西集團於21(養)日黃昏開始渡江作戰。還寫道:“我們兩周來經過反覆研究,並設想種種困難之後,均一致認為,20日後開始渡江作戰,到22日全部投入奪取南岸的總行動,以後完全占領皖南5個縣,均有把握勝利完成。三野蘇中方面,雖是敵人主力所在,可能困難多些,但亦認為可以勝利完成。故一致請軍委考慮,如在全局上20日可以開始,22日實行總攻,則一氣打到底,完成渡江作戰任務後再考慮停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