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明代蜀王府華麗宮殿重見天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05 11:33:03


   
  考古發掘中,新清理30多米明代水道遺存,在水道之間,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樁特別顯眼,這應該和當時水面的亭台有關,是支撑水面建築的基柱。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工作人員江滔說:“可以想象,當年王府貴族通過步道來到水榭歌台游賞園林的場景。”
  
  “從功能分區上來看,這裡還只是蜀王府的一個後花園。”易立介紹,修建蜀王府時,工匠對摩呵池進行了大面積回填,因此在考古現場出現的生活堆積主要屬於明代。
  
  經過考古專家初步認定,東華門遺址就是古代成都的城市中心,從漢代到明清,王朝興廢、城市演變都在遺址一帶交替進行。江滔介紹,今後將在蜀王府後花園遺址往南繼續發掘,尋找明代河道的走向,解析明代蜀王府的建築方式。
  
  近年來,來自國家文物局等單位在內的數十位專家一致呼籲,要把東華門遺址這個“成都的根”保留下來,紛紛建議在東華門遺址的範圍內修建遺址公園。目前,成都市對專家提出的修建遺址公園的建議已充分采納,擬建設“成都中心”大遺址公園。
  
  龍紋琉璃瓦當盡顯皇室氣派
  
  水道遺存的兩側用紅砂石條砌築,石條表面,是斜向雕鑿的紋路,水渠的兩側,各有兩段通往水面的條石梯級,每段約有15步石梯。“這些建築在王府之中規格比較高,體量也大。”易立說,考古過程中,還出土了不少青砂岩柱頭,這些可能是當時河道旁道路的裝飾。在這些石柱上,刻有鏤空的祥雲、靈芝等圖騰,足有三四十厘米高。
  
  易立說,城壕內出土了景德鎮官窑燒制的青花瓷器,上有龍紋和鳳紋,應為蜀王府之物。淤泥之中有一塊只剩碗底的青花瓷,印有蓮花和荷葉,是景德鎮出品的瓷器,畫工工整、用料明艶。王府中不少琉璃瓦當上刻畫著龍紋,這些建築材料是王府區別於一般豪宅的特征。
  
  史料記載,修建蜀王府時,大半個摩呵池被填平了。“蜀王府利用這個人工湖,改造成為了河道。”易立說,從河道內出土的一些瓷片,證明了這片城壕的“皇室”身份。在前期的考古工作中,現場發掘了瓦當、陶器、瓷器等物品,多為成都本地的青羊宮窑、邛窑、琉璃廠窑燒制,算不上等級高。但新出土的一批瓷片,卻是景德鎮官窑燒制,其中包含有五爪龍紋和鳳紋,乃是皇室的圖騰。
  
  易立說,通過近幾年對東華門遺址的持續發掘,一個重要收獲是在發掘區中部、摩呵池東南岸清理出一處唐代院落遺址,為近年來成都地區首次發現保存較完好的唐代建築。考古隊員希望通過發掘,摸清明代河道走向和蜀王府格局,為打造遺址公園提供更多史料。

  (來源:光明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