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女司機被打事件中的“正當性危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7 11:36:47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在公共討論中,幾乎人人都會試圖證明自己是“正當”的:用“做慈善”為自己別車辯護,人肉搜索個人信息,僅為繼續證明她是一個壞人。不管法律怎麼規定,只要與自己觀念裡的“正當性”相悖,就活該被“踩上一萬只腳”。

  據報道,成都女司機隨意變道遭暴打一事又有新進展,在當事人最新採訪視頻中,被打女司機母親聲淚俱下地為女兒的別車行為“辯解”,稱她是為了去搞一個慈善機構。“為了這點事她有點激動,就不小心別了一下。”

  這樣一樁看似普通事故,在短短幾天歷經數次反轉後,還在持續發酵,從暴力行為到路怒症,從不安全駕駛到人肉搜索出來的所謂既往道德污點,隨著輿論大勢的幾次反轉,變成一個說不清辯不明的輿論漩渦,牢牢占據著各大新聞網站頭條,引得無數人為此耗盡口水和腦細胞。

  此事的奧妙就在於,在這樣一個事件裡,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所想看到的東西:私家車主們看到了讓自己苦惱多年的“路霸”和“侵略性駕駛”,甚至安裝行車記錄儀的必要性;心理學家們看到了“路怒症”;窺私者們看到了這位女司機的80多次開房記錄;而更多人看到了網絡上喊打喊殺的社會戾氣。

  但有趣的是,就在女司機私人信息被公之於眾,媒體紛紛撰文譴責人肉搜索時,女司機母親“別車是因為趕著做慈善”的說法,卻被無數網民們報之以“呵呵”。原本用慈善博同情的“殺招”,並沒有有效反轉輿論,反而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忙著去做慈善”就可以別車嗎?其中的邏輯硬傷顯而易見,被“呵呵”也毫不稀奇。相比於打人者的道歉和之後的默不作聲,女司機一方,不管是被打女司機父親“有水軍故意引導網絡輿論”的說法還是“做慈善”的辯解,每一次回應,都像是在為自己挖坑,讓想要同情她的人為她大大捏了一把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