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以中國話語解釋自己和世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3 09:25:56


 
  歷史上,中華文明成功化解外來佛教挑戰的案例,給“漢話漢說”或“以中解中”提供了寶貴經驗。自東漢至宋代近千年時間裡,無論是佛教高僧還是儒學大家,多以“格義”方式,即用中國傳統學術話語和價值觀念重新闡釋佛教,最終一方面促使佛教逐步本土化,另一方面催生了融會佛教思想的理學,學界稱之為“新儒學運動”。

  當然,歷史上佛教對中華文明的挑戰僅體現在義理和價值層面,而近百年來西方文明的挑戰則除義理和價值層面外,還有政治和制度層面的,特別是其背後還有強勢的西方世界作為“後援”。也正因如此,中國學人才更要有使命感和擔當意識,才更要正本清源,做足做好“漢話漢說”和“以中解中”的工作,進而在此基礎上實現“以中國解釋西方”甚至是“以中國解釋世界”,最終使中華文明既不失傳統特質,同時亦具有普適性內涵和世界性影響。

  毫無疑問,“漢話漢說”以及“以中國解釋世界”,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歷史過程。但很清楚的是,所謂中華文明偉大復興,以及中國為人類發展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貢獻雲雲,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中國乃至全球都能理解和認同“仁義”“中庸”“仁政”“王道”“天下”“大同”等中國的學術話語或價值觀念。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