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科學家發現宇宙超高速恒星:達三分之一光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0 10:48:51


外星人會搭流星的便車來地球嗎?
 
  受這一發現支持,布朗及其他科學家開始搜尋更快速的恒星。如今,他們已經發現二十多顆這樣的恒星——這一數量剛好相當於銀河系黑洞拋射恒星的頻率。布朗表示:“這類恒星的數量還在增加。很有可能,即使這些恒星目前距離銀河系足有成百上千光年,但是這些恒星的確曾經是在銀河系的中心孕育而成的。”然而,布朗還有更多的發現。他探測到一些恒星體積巨大,呈藍色,非常明亮——比太陽亮一百倍——之所以能發現它們,不過是因為它們在銀河系數不清的恒星中特別耀眼突出。布朗表示,據預測在銀河系附近可能存在約一千顆超快速恒星,這些恒星很可能體積更小,亮度更弱,以至於難以發現。

  為了確切知道一顆恒星是否會逃離銀河系,科學家需要確定其速度。隨著一顆恒星逐漸遠離,其光芒變得越來越紅,拉出更長的波長。因此,通過測量一顆恒星的光譜——光被分散為其組成光波長——看有多少被轉換成更紅的色彩,科學家可以確定恒星的速度。但是,這種測量手段僅顯示出恒星在視線範圍內的移動速度,要計算出其真實速度,需要知道其運行軌道——要測量恒星劃過天空的速度,需要極其精密的測量工具,這遠遠超出了目前的科技能力。恒星運行軌道的確定還將顯示其是否真的來自銀河系的中心。所幸的是,歐洲航天局的“蓋亞”號宇航飛船能做到這一點。“蓋亞”號宇宙飛船於2013年發射升空,正對銀河系中約十億的恒星進行速度和位置的測量。一旦測量任務結束,科學家預計“蓋亞”號將識別出更多的超高速恒星,這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了解銀河系。

  這些超高速恒星孕育誕生於銀河系中心,之後被拋射出去,它們的速度與特性將有助於我們探索了解中央黑洞附近繁忙熱鬧與擁擠不堪的環境。這些恒星還將有助於科學家對銀河系中的所有物質進行繪圖。布朗解釋說:“任何偏離軌道的現象,都顯示出其下存在某種物質的拉力作用。”銀河系中的大多數物質都是由神秘莫測、不易看見的物質組成,它們被稱之為暗物質。要弄明白這些暗物質是什麼,科學家需要知道,在銀河中存在多少這樣的物質,它們是如何分布的。

  儘管大多數超高速恒星看似都源自銀河系中心,但並不是所有的超高速恒星都是如此。事實上,已知最快的超高速恒星US708,向外移動速度為每秒1200公里(每小時四百多萬公里),其起源就截然不同。在布朗看來,這顆恒星非常詭異。一個科學家小組於2005年發現了US708,當時測量其速度為每秒750公里。直至今年,歐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學家史蒂芬-蓋爾帶領研究團隊發現,超高速恒星US708的移動速度遠遠高於2005年測量的這一數據。

  通過對比來自“泛星計劃”巡天的觀測數據與追溯自20世紀50年代的檔案圖像,科學家完成了一項目前“蓋亞”號宇宙飛船正對其它恒星進行的觀測任務:確定恒星US708在天空的運行活動,披露了其速度與軌道。顯然,US708不是源自銀河中心,因此排除了其黑洞起源。

  科學家猜想,US708是在一次巨型爆炸中被拋射出來的,第一線索就是US708屬於一種被稱為熱亞矮星的罕見恒星類型。然而在過去,它曾是一顆普通的恒星。根據假設,它是帶有一顆白矮星的雙星系統的一部分。白矮星是一種低光度、高密度、高溫度的演化到末期的恒星殘餘物。US708與白矮星處於一個緊凑的軌道,在正常的衰老過程中,US708擴張成為一顆紅巨星,並吞噬了這顆白矮星。與此同時,這顆白矮星繼續繞軌道運行。伴隨著這種運動,US708的外層被刨去,僅剩下炙熱的、燃燒氦的內核,於是US708變成了一顆亞矮星。接下去,這兩個星體繞對方旋轉軸上升,在發射重力波的過程中失去能量——重力波是宇宙時空結構中的漣波。最後,兩個星體更加靠近,亞矮星開始向白矮星拋灑氦。越來越多的氦聚積在一起,點燃核聚變,導致內核爆炸以及白矮星毀滅。蓋爾解釋說:“氦的核聚變比太陽中氫的核聚變更為劇烈,它的發生過程不是緩慢的,而是電光石火般的一瞬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