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電商售藥,叫停了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2 11:15:46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很多消費者發現,天貓醫藥館8月1日停止了藥品的在線交易。因為從當日開始,互聯網第三方平台藥品網上零售試點期正式結束。此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和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曾下發通知,要求試點企業於8月1日起停止在線藥品交易功能。(8月1日中國廣播網)

  天貓醫藥館關門打烊了。試點期結束也好、試出了問題也罷,這種關張了事的姿態,還是引發了民意的質疑。相關方面的口徑,也是挺有意思的:早在今年兒童節前後,電商售藥全面叫停的傳聞四起,食藥監總局回應稱是各省局的地方動作;然而,眼下的《中國醫藥報》報道披露,食藥監總局分別通知河北、上海、廣東的食藥監部門,“要求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台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

  2013年試點,2014年“徵求意見”,再到2016年叫停,據說是“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台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於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不過,這樣的說辭,多少有些不太圓滿:第一,在互聯網+醫藥的背景下,網售藥物如網約車一樣,是擋也擋不住的大勢所趨。其方便患者、拉低藥價等功能的實現,更受廣大網民歡迎。此時叫停了事,難免有點因噎廢食的意思。第二,網絡監管最忌諱的,就是“大棒政策”。疫苗事件、毒膠囊事件此起彼伏,而網上售藥相對較為平靜。按理說,網售藥物的脈絡線索,自然比實體店更“有跡可循”。在身邊大小藥房花式違規司空見慣的時候,卻對網售藥品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這是什麼邏輯?

  當然,監管部門對網售藥品敏感而擔心,也算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下面這組數據: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5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藥品流通行業銷售額達到1.66萬億元。去年商務部直報系統醫藥電商銷售總額達476億元,其中B2B市場規模達444億元,占醫藥電商銷售總額的93.3%;B2C市場規模達32億元,占醫藥電商銷售總額的6.7%。發達國家市場網售藥品成為常態的時候,我們卻在試點後直接以叫停的姿態關上了在線交易功能,或者說在按下“暫停鍵”的時候卻未能拿出接續的科學版本,這對於公共管理來說,顯然是件遺憾的事情。

  實際上,天貓醫藥館的門關上後,諸多“後門”依然開著。在百度檢索“網上藥店”,跳出的有效連接數以千萬計,從常用藥品到治療慢性病的各類藥品一應俱全,其中,處方藥和聲稱為“進口藥品療效神奇”的藥物亦不在少數。天貓的資質問題,相較於網絡黑店的安全問題,可能都不能算多大問題。可見,真要肅清網售藥物問題,除了管好大型網商平台,還得將《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等規定落實在互聯網交易的方方面面。

  電商售藥,最好還是別叫停了事。無論是培育醫藥電商市場,抑或是長久維護消費者權益,監管練好內功,市場建好秩序,藥品在哪裡交易,又有什麼大的差別呢?

  (來源:光明網-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