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政協委員話奧運:金牌非全部 表現值期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0 09:12:31  


 
政協委員稱中國會湧現很多林書豪 金牌多≠體育強

  “林書豪在美國可以複制,但在中國無法粘貼。”一句經典評語日前在微博上廣為流傳,一時間,有關美國華裔籃球明星、高材生林書豪,是否在中國也可以誕生的討論沸沸揚揚。昨日在全國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北體大校長楊樺、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副主席蔣效愚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楊樺:“林書豪現象”在美很正常

  北體大校長楊樺認為,“林書豪”現象在美國出現,引發國人討論,要看中美兩國的歷史性差異,與美國教育與體育有機結合,運動員多出自學校的模式相比,中國是“一條龍的體育教育結合道路”。“在美國並非每門功課都要100分,只要有特長就可以進入大學學習特長專業,和一般課程。”楊樺說,中國要更多借鑒和吸取這方面的經驗,學校應在課程設置上,照顧學生興趣愛好的發展。“中國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應該每一種培養運動員的模式都要有,將來達到‘優秀運動員’同時也是‘優秀學生’的地步。”不過楊樺認為,林書豪作為一名華人在美國出現,對於這樣一個國家來說也十分正常,不足為奇。中國也有類似的人才,“比如鄧亞萍,不僅在中國完成大學學業,在英美照樣完成博士學歷。”不過他也承認,包括鄧亞萍、劉翔等明星,是先“明星”後學習,與林書豪還是有著不同。

  蔣效愚:應在體教結合方面多嘗試

  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副主席蔣效愚也認為,“林書豪現象”值得我們思考,如何能夠使這樣的運動員在中國不斷湧現。蔣效愚認為,中國在競技體育事業上剛剛起步,與美國的非常發達相比,也應在體教結合試驗方面多進行嘗試。“我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在中國也會有很多林書豪湧現。”

  楊樺介紹說,目前中國對於運動人才的基本教育方面已經有所嘗試,比如本科可以延長至四五年完成學業等。他建議,中小學校,應全面開設體育技能課程,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選擇一些有傳統有特色的課程,重點開展一至兩個,例如乒乓球,排球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