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解讀判罰是否真怨裁判
http://www.CRNTT.com   2018-02-21 10:09:40


 
中國吃虧“朝中無人”?

  連續判罰讓中國運動員“吃虧”後,有聲音認為中國需要加強裁判隊伍,爭取讓更多中國人得到短道速滑的裁判席位。大楊揚也表示中國需要在相關領域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她也認為,短道速滑隊應該研究判罰特點,盡快幫助隊員適應目前的判罰標准,避免吃虧。

  蘭伯特對中國媒體表示,裁判“壓力很大”,但裁判的工作是通過自己的專業性、客觀性讓比賽順暢進行。“他們是賽場上最深入了解這項運動的一批人,也是最深入了解運動員的人,他們知道自己的任何一次判罰都有可能產生相應的影響,因此他們在每次判罰前都會長時間研究錄像,盡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不想看到任何錯判、誤判的產生。”蘭伯特說。

  談到判罰標准,蘭伯特介紹,裁判會通過視頻回放分析,原則上故意衝撞對手、絆倒對手、讓對手身體失去平衡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領先的運動員有權利擋住身後的運動員。但在直道上,領先的運動員也不能通過變道影響身後運動員。另外如果是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輕微的身體接觸是被允許的。

  大楊揚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次國際滑聯主席提到,要注意運動員的手上動作,也要在意外道超越和橫切動作。“對於裁判規則的熟悉和了解,也是比賽的一部分”。此外她表示,前面的經驗教訓要好好總結,在比賽中不給裁判判犯規的機會。

  談到中國體育的話語權,楊楊也有感悟,“原來講話語權爭奪,更多是爭取利益、去呐喊、去抗爭,但實際上中國人能够為世界貢獻一些智慧,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話語權。而且重要的話語權,是參與其中的規則制定。”在2010年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後,楊揚更加在意了解國際組織的文化和工作流程,“過去八年,我作為運動員代表,在國際奧委會不下十個委員會都有工作經歷。快20年的國際組織工作經歷,我感覺自己還在成長,你不成長就無法抓住機會。”

  不過據楊揚了解,現如今雖然有很多中國運動員出現在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運動員委員會裡,但“活躍的并不多,有的甚至只去參加過一次會議,這裡面有語言的障礙,也有工作能力的障礙”。楊揚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給運動員更多機會,鼓勵他們完成角色轉換。(來源:北京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