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體育媒體遭遇寒冬 《中國足球報》將關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5 13:51:05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隸屬於中國足協的《中國足球報》近日將停刊,成爲繼《球報》、《南方體育》之後,宣告倒閉的又一個具有影響力的體育媒體。

  1994年4月13日,《中國足球報》試刊。7月5日,正式創刊。《中國足球報》的創刊,正是在1994年中國職業聯賽開始的背景之下。就像《中國足球報》的同仁在最後一期報紙上寫的,“15年前,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問世。同樣是15年前,《中國足球報》創刊。一張報紙,伴隨著一個聯賽,或者說一個聯賽伴隨著一張報紙,走過了風風雨雨的15年。”

  《中國足球報》由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出版,中國足協參與主辦。《中國足球報》套綠,對開八版,每周一在北京、上海、廣州、瀋陽、武漢、成都、濟南、西安和大連等地同時開印,零售價1元。據說最高峰發行量曾經達到八九十萬份。而隨著近幾年發行量的日益萎靡,連一些行內的年輕體育記者,對其都聞所未聞。

  伴隨著聯賽的成長,《中國足球報》曾培養出衆多的優秀足球記者,現在供職於《體壇周報》的馬德興也是從這張報紙走出。早期的報道中由焦林芳、楊群執筆的長篇通訊《難忘九四》;十強賽期間,中國香港著名喜劇明星周星馳應邀在《中國足球報》開設獨家專欄“大話足球”等文章,在國內傳媒中曾産生了強烈的反響。

  然而,走過15年之後,這張帶有官方色彩的報紙還是沒有逃脫停刊的命運。“站在15年的交叉路口,向前望,是不可預知的未來;向後看,是清晰可見的回憶。在又一個春天來臨之時,我們決定跟你一起,重溫那些過去的、永不再來的歲月。”讀著休刊號上的文字,讓人不禁唏噓感慨。

  《南方體育》到《球報》再到現在的《中國足球報》,體育報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去,是誰“放倒”了他們?

  中國足球水平的日益滑坡,負面新聞泛濫成災,而傳統體育報道又皆以足球新聞打天下是體育報面臨如此困局的重要原因之一。1995年北京球迷曾在先農壇體育場通宵排隊買票,成都球迷甚至雇傭民工連夜排隊購買球票,體育報刊業也隨之水漲船高。2001年米盧率領中國足球隊衝擊世界盃時,《體壇周報》曾經取得兩期發行600萬份的驚人業績。隨著人們對“轟動效應”的逐漸漠然,依附其上的體育報刊也就江河日下,轉型成爲擺在所有體育傳媒面前的緊迫問題。

  此外,隨著中國傳媒業的發展,體育平媒由於其領域的特殊性,首先受到來自電視、網路、的全面夾擊。儘管央視體育中心多次表明其態度:視頻體育媒體和平面體育媒體有共通也有差異,但不存在完全擠壓對方市場的關係。但其實電視畫面本身就有報紙無法取代的優勢。自從央視有了體育頻道,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的大都市也先後有了體育頻道,對體育專業媒體的衝擊可謂是巨大的。

  還有一個近年來湧現的平面體育媒體殺手——互聯網。新浪等體育欄目的出現,使很多習慣於購買體育報刊的讀者無需再買報。

  另外,由於體育報刊近年來的不景氣,大量人才開始向多媒體和傳統都市類報刊回流。大多作爲周報形態出現的體育專業媒體困境加劇,且陷入惡性循環。

  長期閱讀《體壇周報》的讀者會發現,《體壇》的版面近期已經出現了相應調整:原來全部是國內足球的A疊,已經變成國內足球加國際足球,而B疊去掉國際足球後,大大增加了籃球的報道力度。

  每周一,過去一直是足球報道佔據天下,現在卻變成了籃球。與之相似的是,上海的《東方體育日報》甚至在每周二專門推出籃球日報。足球的衰退,給媒體帶來影響最大的自然《足球報》,作爲國內最老牌的報紙,《足球報》傳出最多的消息卻是虧損。《足球報》總編輯劉曉新在當年《南方體育》停刊時就曾表示:“世界盃後,體育市場的低迷是不可避免的、遲早會來的事情,因爲這個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其實,2004年已經是中國平面媒體廣告市場的拐點,平面媒體的廣告增加速度明顯放慢。在多重擠壓和打擊之下,除了《體壇周報》外,中國大多數體育報紙到了2005年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國內著名體育媒體人季方在《論中國體育報紙轉型發展的方向》寫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體育報紙競爭策略的變化以及市場的調節,加之中國職業足球的‘假球’、‘黑哨’泛濫,大衆對足球的興趣開始消退,惡劣的環境最終導致多家體育報紙難以爲繼。2008年奧運會之後,這個問題必將加劇。”

  在生存壓力的衝擊下,各個體育媒體的發展方向在哪里呢?《體壇周報》不僅僅是對版面進行了調整,瞿優遠還有自己的一系列的規劃,“實際上從技術方面,我們無法只用報紙跟網路競爭,我們必須要投入到網路本身的建設上面去,在這個中間,雖然網路目前不一定能夠盈利,但是我們每年投入1000萬到2000萬元的資金來擴大我們的網路,希望在2到3年的樣子能夠實現它的盈利。在這個報刊的調整中間,我們發展了不少刊號,就是新媒體的中心把它轉移到雜誌的板塊上面來了,所以出現了七八本新的雜誌,目前這個雜誌都是與體育有關的,那麽在奧運會後,2008年之後,我們還準備擴展到健康和時尚生活這個領域裏面去,目前健康類的,我們正準備投入做一本健康女性的雜誌。”

  《東方體育日報》也在嘗試新的轉型途徑,2006年曾創建了“東方體育大聯盟”,希望打開現代體育服務業的市場。在體育大聯盟成立儀式上,世界冠軍林丹成爲了東方體育大聯盟羽毛球分會的第000001號會員,上海金茂大廈管理集團不僅免費提供了比賽場地,而且還出資6萬元,贊助了林丹與羽毛球分會會員的友誼賽。東方體育大聯盟與東亞體育文化中心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東方體育日報足球冠軍聯賽”,還嘗試承辦高爾夫球賽等。

  東方體育大聯盟的構想和盈利模式得到了市場的初步認可。江蘇昆山的一家生産運動飲料的企業提出,在東方體育大聯盟達到一定規模時,它將以18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購買東方體育大聯盟飲料獨家贊助權。季方在《論中國體育報紙轉型發展的方向》的結論中表示:“通過對中國體育報紙的歷史發展和社會大系統變遷所帶來一系列影響體育報紙發展變化要素的分析來看,中國體育報紙的發展已經到了轉型的臨界點,跨媒體和跨行業的産業鏈建構將是未來中國體育報紙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體壇周報》本身也是最近兩年受到兩個衝擊吧,簡單地說,一個是網路本身的衝擊,一個是中國足球不景氣的這樣一個衝擊。奧運會之後,我們一直在醞釀著再做一次改版,最近比較投入的就是我們最近要投入籃球的特刊,但是這個改版還在繼續進行。”《體壇周報》老總瞿優遠在接受採訪時毫不掩飾地承認眼前面臨的困境。後奧運時代,被冠以“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體育專業報紙”的《體壇周報》正在爲生存悄悄開始自己的戰略調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