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國足“鋒無力”探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2 11:00:30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東方體育日報》發表文章,就像中國的大學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一樣,中國足球也總是培養不出好的前鋒,以致“鋒無力”成為歷屆國家隊的普遍現象。中叙之戰,國足的進球均由後防球員包辦,即是一例。而自今年2月東亞四強賽以來,長達八個多月的時間,大小比賽,高家軍正印前鋒僅有區區一球進賬,更加令人唏噓。

  從前,國家隊還有郝海東、高峰等聲名顯赫的快馬,如今,除了韓鵬、郜林,高家軍甚至沒有正宗的射手。高洪波尋尋覓覓一年多,也未能找到一個令他滿意的前鋒。

  鋒錢球員缺乏,據說與聯賽瘋狂使用外籍前鋒有關。的確,打量中超、中甲各支球隊的鋒線,大多都被外籍球員占據,本土射手很難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俱樂部紛紛將有限的引援名額押在鋒線上,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外籍球員確實管用,能進球,直接提升球隊的成績。

  聯賽重用外籍前鋒,無疑加劇了本土球員受打壓的惡性循環。不過,俱樂部的選擇其實也無可厚非,如果本土球員好用,誰願意出高價當冤大頭請洋人?

  “鋒無力”的深層原因,在於中國足球後備培養體系的急功近利,再有天賦的苗子,在現行體制下,也很難有成材的機會。和文學大師、美術大師、音樂大師一樣,足球場上的前鋒,是最需要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不可能在一套機械、呆板的模子裡批量生產。也因此,培養一名好的前鋒,不能拔苗助長,不能用條條框框,不能壓抑他的個性。

  現實的情形是,中國的足球苗子,從一開始就陷入了“應試教育”的泥沼,評價球員、教練、球隊好壞的唯一標準,是比賽成績。幾場比賽沒打好,天才就有可能被淘汰。而為了獲得好成績,教練都削尖了腦袋拔苗助長,球員虛報年齡成風,以大打小,即是最集中的體現。

  很多問題都是相通的,足球只是一扇小小的觀察窗口。無論如何,急功近利在這裡有著廣泛且深厚的土壤,短期內恐怕難以根除,一句話,“鋒無力”必將長期持續下去,而且會一代不如一代。國青隊慘遭淘汰,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