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0∶15”事件背後的社會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8 08:33:59  


 
  “2007年,國務院專門針對學生體質問題下發了七號文件。根據我們的調查和前面6次全國學生體質調研的結果看,只能說學生體質連年大幅度下降的趨勢在最近兩年有所遏制,但對中小學生來說,肥胖率和近視率上升實在令人心痛。”王華倬說。

  在專家看來,越發複雜的社會環境是青少年體質漸弱的主要原因,“所有經濟發展處於增長期的國家,都會遇到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問題,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 

  對此王華倬解釋說,“因地制宜”是改善學生體質糟糕現狀的“第一思路”。“通常來講,一項政策很難適用於所有地區。城市和農村、東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之間都有很多不同,所以,在制定規劃方面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學校體育制度改革同樣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

  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體育課“新課標”在10年實行過程中,許多問題暴露無遺。例如只重考試項目卻忽略了基礎技能學習。據記者了解,“新課標”的修訂版將於今年年底發布,在修訂版中,體育基礎教育所占的比重極大。

  “一方面是要借助體育課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另一方面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提高絕對不能完全依靠學校,就算體育課達到了鍛煉的要求,僅靠在學校體育課上的運動強度也遠遠不夠,這一點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一位海淀區重點小學的體育教師對記者說,現在很多小學生上下學都是家長開車接送,“孩子要寫作業、上興趣班、上網、看電視、玩手機,如果家長不愛運動,就容易影響到孩子。有些家長甚至怕受傷不贊成孩子運動,孩子在學校運動時一旦受點小傷,有些家長還會鬧到學校,弄得不少老師心理負擔很重。”

  今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之前,記者曾採訪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蔣效愚。他對我國青少年運動能力的逐年下降極為擔憂,“提高青少年體質水平是全民健身的核心問題。”蔣效愚表示,“體育鍛煉和學習不是對立的,有了強壯的身體才能保證學習的效果。”  

  因此,要想讓更多的中小學生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學校體育教育責無旁貸,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群體要給孩子們創造一個運動的環境,讓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體育”的快樂,這才是國家強盛的基礎所在。(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