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在全國女足隊伍中,江蘇女足球員的收入的確算高的,一線隊球員最低收入每月也在兩千多元,而且國字號球員在俱樂部的月收入最高的達到了5000以上。
另外,對於退役問題,江蘇女足在全國也是領先的。凡是拿到全運會前三名次的球員,都可以到原籍解決事業編制。另外,女足球員還有退役費,像耿小燕她們老一批球員可能並不多,但近幾年退役的球員,年輕球員在10萬元以上,效力年數多的球員甚至達到20萬以上。這樣一筆收入,也是其他非奧運冠軍球員都非常羨慕的。另外,江蘇女足的球員幾乎在退役前都能拿到正規大學文憑,這也是其他省市女足球員非常羨慕的。
一位圈內人士告訴記者,“女足就業問題其實是社會問題,而且與個人有關,江蘇女足中有一些球員通過自己理財,已經擁有兩三套房產了。
耿小燕們,需要社會的呵護
能夠任職學校教師,耿小燕在女足球員中應該算不錯的了。
的確,每個月1500元的收入是很低,但好歹耿小燕有份體面的教師工作。想想那些退役後沒有工作在社會上厮混的男女足球員,耿小燕是幸運的。女足項目和很多非奧運奪金項目一樣,平時就少人關心,缺少資金注入。而那些退役後的球員,就更加難以得到社會關愛。由於在運動生涯中忽略了文化教育,這些退役運動員往往與社會脫節,他們的社會能力顯然要比普通大學生要差很多。所以在就業的競爭中,他們往往是最終的輸家。而在體育運動中留下的身體上的傷病,則又讓他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試想,耿小燕作為一名女足國門,算得上全國從事女足項目的佼佼者了,而儘管她能在賽場上戰勝世界強敵,但在遇到普通中小學生的時候,她卻是個完完全全的弱者。
與耿小燕一樣,還有很多冷門項目的運動員在退役之後,處境悲慘,成為搓澡工,農民工,甚至是打手。試想,如此現狀不改,誰還把自己的孩子送上體育路?(來源:《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