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說,體育總局已經起草了一個關於進一步促進全國青少年足球活動開展的指導意見,尚需與教育部門商討細化。
中長期規劃必須執行
中國足球屢走彎路的原因之一在於缺乏中長期規劃,抑或未能完全執行規劃。
“日本足球為什麼能搞上去,因為它有一個50年的規劃,而且能徹頭徹尾地執行,所以日本無論什麼級別的球隊都具有統一的技戰術風格,但中國卻五花八門,這說明我們的執行力不夠。我們將在今年上半年組織專家制定一個5-8年甚至10年的中長期規劃,與之相匹配的是教材的統一和大綱的出爐。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行。”張智說。
此外,長效機制是確保校園足球長遠發展的關鍵。“如果這兩年重視,過兩年就不重視了;這兩年投兩個億,過兩年就剩兩千萬了。那還有什麼意義?因此我們的規劃一定要有預見性,或者說設定出來的東西盡量能量化,而且要配有評估機制。”張智說。
固有觀念必須改變
“家長壓力已經很大了,得讓孩子快樂”,“培養興趣,鍛煉身體和意志,”童花在解釋讓兒子踢球的原因時這麼說。
但是,身為老師的童花畢竟是中國家長中支持孩子踢球的少數派。在中國,多數家長害怕孩子磕著碰著,而老師、校長怕擔責任而不願意開展足球。
“家長可以掏錢讓孩子學英語,但免費學足球就不學,”謝濤說。
“孩子有點小傷,家長就到學校鬧,這讓學校壓力很大,”童花說,“其實哪個孩子不是在磕磕碰碰中成長起來的?我們同樣經歷過那個階段。家長和學校之間應該多一些換位思考。”
其實,家長不願讓孩子踢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足球成績差,假賭黑一度盛行,成材率低,脫離學校教育,出路窄……計劃生育政策之下,家長們愈發不敢讓自己的心肝寶貝冒險。
“我們為什麼和教育部門合作?就是一定不能讓這些孩子脫離教育。足球踢到最後,是要靠智慧來踢,而不是僅僅靠技術和體能。為什麼有的球員到一定階段之後再也上不去了,因為腦子不行,對很多戰術無法理解。我們也認識到這些問題,所以在開展校園足球時始終強調它的教育功能。開展校園足球不是為了培養幾個足球人才,足球人口基數大了人才自然而然就有。”張智說。
“其實足球是一個很好的運動,既能帶來挫折教育,又能帶來成就感和榮譽感;既能培養個人技術,又能培養團隊精神,值得參與。”張智說。(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