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體制外的國際化明星推開中國體育新窗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1 09:35:54  


 
  2004年,張連偉受邀參加奧古斯塔大師賽,這是中國人第一次以選手身份出現在這項比賽中,當時,美國記者甚至用“這好像是和章子怡約會一樣偉大”,來形容見到中國選手時的新鮮感——那一年,正是章子怡憑借電影《臥虎藏龍》博得“國際章”美名的大紅之年,美國媒體將張連偉躋身大師賽與章子怡相提並論,足以說明大師賽的“江湖地位”。

  “其次,是關天朗幾乎符合媒體熱捧的一切條件:年紀小,技術扎實,性格開朗,會英文,不怕開玩笑,跟很多外國人眼中老派僵化的中國形象完全不同,尤其是最後這一點,最討外媒喜歡,所以,外媒對他獲得成功的期盼,幾乎要超過他本人的預期。”呂女士說,“我以前也現場看過不少李娜的比賽,這種世界級運動員真是中國的驕傲,很多華裔都說他們是華人之光,國外媒體喜歡英雄式的報道,更何況他們身上有一種傳統中國運動員身上不多見的品質,外媒更喜歡這種‘有區別’的、似乎是‘對抗體制’的中國運動員。”

中國體育“轉體”方能造星

  姚明終赴NBA,李娜單飛,關天朗橫空出世,外媒對於脫離“中國體育體制”運動員的興趣,遠遠超過對乒羽、跳水和舉重等奧運奪金重點項目——但必須承認的是,姚明、李娜和關天朗等人從“體制內”汲取的養分,是他們邁向成功之路最重要的因素。

  “在我眼裡,現在還不能用‘成功’兩個字來定義關天朗,他還不是職業選手,當然,他早晚會成為職業選手。最重要的是,他已經有了這麼高的起點,接下來如何規劃發展道路才是他們家最需要考慮的問題。”一位與關家相熟的高爾夫界人士告訴記者,“離開國內的所謂‘體制’,絕對不是明智的選擇。雖然高爾夫球是個人項目,關天朗的父母恰好都對這項運動非常痴迷,他們幾乎是逼著孩子走上這條路的,但在關天朗四、五歲剛開始打球的時候,廣州市體育局和廣州市高爾夫球協會都給了他相當大的照顧。據我了解,廣州高協和很多球場和練習場都有合作協議,屬於青少年培訓計劃之內的小孩子去打球,在費用方面都有很大的折扣。所以,說關天朗的進步得益於‘體制培養’也不為過,何況高爾夫已經是奧運會項目了,關天朗肯定要代表中國隊去打比賽,換句話說,他還會得到更高層面的‘體制’保障。”

  因此,姚明在CBA聯賽中得到的磨練和李娜在專業隊打下的基礎,都顯示出“體制”的閃光點,而在著名體育社會學家盧元鎮看來,“‘體制問題’首先要明確概念。”

  “我國推行的體育體制其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舉國體制,比如從運動員的選拔到培養,都是在個別人或少數人中進行,我們常說‘舉國’,是因為體育總局花全國的錢和資源去辦我們的競技體育。”盧元鎮說,“我希望能有一種新的、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出現,同時加大對大眾體育的投入,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自然而成的,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體育明星。”(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