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足雷人規定遭吐糟:管理小學生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0 15:05:57  


 
  點評:這樣一條規定,同樣有趣。記得以前,地方球隊為了防止球員打假球,賽前會把球員的手機收掉,這倒還可以理解。那麼現在,國家隊要球員上交手機,就真不知道為哪般了?

  足協的解釋是,沒收手機是為了保證國腳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我想問,國腳是成年人還是小學生?顯然,足協正在把國腳當作小學生們在管理,這真是貽笑大方的事情。可悲的是,職業化改革前,足協就有類似的規定,但中國足球的水平依然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這樣的規定,或許只能增加國腳們的一些抵觸情緒,對於備戰而言,其實並無任何實際好處。與其收掉球員的手機,真不如學習一下國外的一些管理經驗,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

國腳不能在社交平台上評價比賽

  足協的相關規定中,還提到了微博等社交工具,要求國腳們在國家隊集訓期間,不能在社交平台上評價比賽和球員的表現,足協內部人士稱,這是為了防止國腳在社交工具上與球迷發生不必要的口角。

  目前,各中超俱樂部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這是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一個最為便捷的方式。絕大多數國腳也都有自己的微博,平時他們也會在微博上發一些言論,事實上,這也是球迷和國腳們交流的一個重要平台。

  點評:這個規定,看上去有點“霸道”,足協不僅要控制國腳的思想行為,還要控制國腳們的“嘴”,這實際上等於“封口令”。原本,微博是球員與球迷交流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現在在足協那裡,微博上的交流,變成了“洪水猛獸”。

  “封口令”這個詞,似乎一直是國足的特色,在足球職業化改革進行到第20個年頭,足協的這些規定又走回到了起點,20年的學費和幾代球員的青春就此浪費。因為20年過去了,還在“封口”,還在這個不准說,那個不能言。或許,這本身就是中國足球的悲哀之處。

  在這裡,我們很想問問足協,你們能整點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出來嗎?不能總是頭疼醫腳,腳疼醫鞋啊!(來源:《現代快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