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評論:讓拜仁告訴中國足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7 14:09:18  


 
理念決定本質

  德國職業聯賽運行模式與英超有很大不同,兩者存在的哲學理念基礎不一樣,導致的結果也迥然相異。

  英格蘭職業足球過去曾有一條1894年制定的著名的R34規章,明確規定:俱樂部經理人只可獲得俱樂部利潤的5%作為個人紅利;俱樂部經理人不從俱樂部領取任何工資;俱樂部一旦關門倒閉,家產不可變賣,要送給當地其他體育俱樂部。這也就確保了俱樂部的公益性質。這條規定在捆綁了英格蘭職業足球將近90年後,在1983年被當時的熱詞俱樂部主席斯科勒一舉突破。從此英格蘭職業足球的道德本質也從公益走向了私利,造就無數“肥貓”,成為私人資本角逐的舞台。曼聯、曼城和切爾西等這些百年老店實際都成為家族企業,“龍蝦三明治”球迷越來越多,真正的球迷卻因付不起高額的門票而被擋在大門之外。至今,英國一些足球研究人員還在為R34的倒掉而悲悼不已。

  而德國職業足球卻頑強保留了一些公益本質。他們也有自己的R34,並堅持讓它存活下來。這就是“50+1”政策。這個政策在R34實際“死亡”15年之後才誕生,其內容可簡而言之解釋為球迷控制至少50%+1%的投票股權。個人持股最多也就只有49%。比如對於約旦商人哈桑-伊斯馬伊科曾注資1800萬歐元挽救了即將破產的慕尼克1860俱樂部,但他也只能拿到俱樂部49%的股權。除勒沃庫森、沃爾斯堡和霍芬海姆3家情況特殊、不受50+1政策控制的俱樂部外,包括拜仁慕尼克在內的德國職業足球俱樂部都沒有明確老板。如果有,那就是球迷。拜仁的18萬5千名會員掌控著俱樂部的82%的股份,剩下的18%對半分開賣給了奧迪和另外一家德國公司。

  在拜仁慕尼克俱樂部,記者請教魯梅尼格德國職業足球為什麼會引進50+1這樣的政策。他回答說:“當初我們引進這個政策是為了避免出現個人持股控權俱樂部、進而可能為所欲為的現象。德國足球的基礎是球迷,他們不希望看到某個人操縱和控制俱樂部的一切。”

  50+1政策基本切斷了大量外資注入的管道,因此在德國足壇一直存在爭議,即使拜仁慕尼克主席赫內斯對此也心懷不滿。他說:“總有一天,50+1政策會倒掉的。但我們不會出售俱樂部超過30%的股票,也不能上市。如果我們要這樣做,就必須得到四分之三俱樂部會員的投票支持。我們永遠不會得到的,永遠不會,永遠不會,永遠不會。”

  由於球迷實際是德甲多數俱樂部的主人,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德甲門票為什麼價格低廉以及上座率火爆了。英超切爾西上個賽季最便宜的季票是750英鎊,而多特蒙德的只有178英鎊。英國資深足球記者大衛•考恩認為這表明在“過度商業化的自由市場經濟主導的英超”與“體現‘大眾足球’民主色彩的德甲”之間存在根本的哲學理念的鴻溝。

  英國人幾個月前出版的一期《世界足球》雜誌在考核諸多因素之後,認定德甲目前是世界最出色的足球聯賽。至於英超、西甲和德甲誰是最佳,最有發言權的應是他們各自的球迷。就像誰家幸福只有誰自己更清楚一樣。外人看到的往往都是表像。故而,我們怎麼也不好說中超最佳吧?(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