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貝爾天價轉會費背後的“基因”背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6 14:16:15  


 
  一般情況下,人們對於田徑這樣簡單的運動更強調基因的重要性,但對於球類等複雜的運動,就更看重後天訓練,其實絕非如此。德國網球明星格拉芙在十幾歲的時候接受過一次生理方面測試,事後她的教練感嘆:“她簡直是完美的網球天才。”格拉芙的肺活量超大,有人斷言她如果去跑1500米,照樣能拿世界冠軍。納達爾也曾這樣形容費德勒:“他的基因與網球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體育基因》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來自巴哈馬的籃球運動員托馬斯,他有一天給大學田徑隊的朋友吹牛說自己彈跳很好,對方不信,於是,托馬斯被帶到跳高場上。他模仿了一下背越式動作,穿著高幫籃球鞋就跳過了2米,之後高度不斷提升,那天他一直跳過了2米11。第二年他參加了在大阪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並奪得跳高冠軍。他根本不可能練習了1萬個小時,事實上,他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後腳跟腱特別發達。

  史密斯最後認為,現在諸如網球和足球等職業體育運動中,運動員都配有很好的體能教練和營養師,訓練也都非常刻苦,因此基因更成為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捷克著名網球明星伯蒂奇就說:“通過訓練來獲得優勢的機會太小了,因為每個人都準備得非常充分。”基因其實就是“自然選擇”,過去9個賽季中,有7個賽季的年終第一排名被費德勒或焦科維奇占據,更說明了這一點。

  強調基因的作用對很多“虎媽”一樣的家長來說,可能是心理上的打擊,但同時能讓更多的孩子自然成長。因為如果過於相信“一萬小時理論”,不僅會讓孩子在心理上厭倦,放到體育運動中,還有可能讓很多有天賦的孩子因受傷提前結束運動生涯。在從事專業和高強度的訓練前,嘗試更多的項目效果會更好;貝爾在從事足球運動之前,還練習過曲棍球和田徑。

  “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博爾特,也不可能成為溫網冠軍默裡,如果有人盲目地去追求虛幻的目標,不顧及個人的能力,教條般地拼命訓練,反而可能會浪費個人的天賦。”史密斯說。(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