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足球改革新坐標思考:協會聯賽各歸其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19 09:46:09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足球比賽中,一個人能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教練員同時還是運動員?

  大概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個笑話。

  但中國足球多年來的運行體系,實際上恰處在這種角色不清、權責不明的混沌狀態下。這也是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足球改革走得跌跌撞撞,甚至一度陷入假賭黑“泥潭”的深層原因之一。

  “一套人馬、多個牌子”,造出政社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四不像”模式。改革不徹底、不到位,新瓶裡仍裝著舊酒,聯賽半職業、偽職業的詬病始終伴隨。從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到中國足協,破除舊有的利益格局何其難。《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直指體制機制運行的要害,給出了清晰明確的解決辦法。 

  協會去行政化,回歸社團法人的屬性。職業聯賽理事會也將擁有社團法人資格。俱樂部則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這些改革思路,建立在對現代足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之上,建立在將足球的價值置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之中,建立在將足球視作體育改革試驗田和突破口的厚望之上。足球自身的活力如何通過改革充分開掘,能否為體育改革樹立新的標杆,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就蘊含在不折不扣落實《方案》的行動之中。

  20多年前,足球改革初試啼聲,對這項運動的市場屬性、公益屬性、發展模式以及多元的社會價值只有並不系統的感性認識。這些年的磕磕絆絆,教訓與經驗的累積,新的矛盾不斷凸顯,大眾的高度關注又形成了獨特的輿論環境。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沒有頂層設計的視野,中國足球就難以脫胎換骨,走上真正的良性發展之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