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深低谷,再啟航——新男籃“首秀”盤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9 11:39:31


 
  將近3年沒有好成績,年輕的新一屆男籃太需要證明自己。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一屆男籃在3月末正式集中完畢,集訓一個多月之後,通過這一系列熱身賽完成了對公眾的第一次亮相。

  三場比賽,男籃交出了一個三連勝的成績單,不過,考慮到對手只是臨時拼凑的球隊,勝利或者失敗的參考價值並不大。在出征之前,男籃的目標就定為“檢驗訓練狀態、檢驗技戰術水平”,從這個角度看,新男籃完成了“亮相”,也就等於完成了本次系列賽的任務。三場連勝,也並不能算作男籃的“開門紅”。

  三大內線 兩套打法

  男籃的“首秀”體現出了一些新的亮點,王哲林、周琦和李慕豪這三大內線也撐起了球隊的攻防中軸。大中鋒王哲林在前兩場比賽中都是中國隊的隊內“得分王”,李慕豪和周琦也均打出了各自的特色。

  通過這三場比賽,圍繞著這三大內線,中國隊也形成了兩套(實際上並不僅有兩套)較為成熟的主要打法。首先是王哲林,作為隊內身高和體重優勢最大的球員,王哲林上場時自然而然地成為全隊核心。中國隊起初曾經試圖用他的高位策應空出內線的空間,但在靈活快速的對手面前,王哲林拉到外線留下的空間迅速被補上,再加上中國隊控球後衛攻擊力的不足,這一設想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收效甚微的情況下,王哲林回歸到了籃下,更多地衝擊內線,他的強打成為中國隊在進攻端的穩定保障。

  其次是周琦和李慕豪的配合,兩人的搭檔不僅保留了中國隊內線身高上的優勢,而且增加了靈活性,周琦的外圍投籃能力可以充分調動對方的防守,李慕豪的快速切入和防守端的及時補位也都十分“靠譜”,兩人同時在場上時,中國隊無論在進攻端還是防守端都打出了比較高的效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