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亞運會倒計時一百天:廣州,因亞運而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3 09:02:07  


8月1日,小朋友冒著高溫在廣州百萬葵園亞運吉祥物“祥和如意樂羊羊”塑像前玩耍。當日,廣州氣象部門發出黃色高溫預警,高溫難擋市民對亞運會的熱情。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新華網消息:在廣州亞運會即將迎來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在對亞運的熱切期盼中,走馬亞運場館,徜徉廣州街頭,亞運帶給廣州的巨變正撲面而來。

  自申辦亞運會成功以來的6年間,從城市規劃布局、經濟發展,到市政建設、百姓生活,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下脈動,都打上了深深的亞運印跡。

  亞運,是廣州又一次重大歷史機遇。從1987年的六運會、到2001年的九運會、再到2010年的亞運會,20多年間,屢經重大賽事考驗的廣州正在描繪出一幅“商貿廣州、國際都會、體育強市、山水名城”的美麗畫卷。

  從全運到亞運,廣州借力促變

  主辦權=發展權,這個公式,對於2004年才和亞運會初次“相逢”的廣州而言,並不陌生。

  “不是每一個舉辦地都必然地能從奧運會、亞運會這樣的盛典中獲益,但從申辦成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對廣州充滿信心。這是因為她具備豐富的以大型賽事活動推動城市發展的成功經驗。”廣州亞組委副秘書長、廣州市體育局局長劉江南說。

  1987年召開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成為廣州城市跨越性發展的第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位於廣州市東部的天河區還只是一片布滿農田的寂靜城郊,從1982年開始,廣州用5年時間陸續建設成天河體育中心,並在其東、西、南三面配套開發文化娛樂、辦公旅遊、商業貿易三個功能區,推動商業、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等服務產業成為當時廣東經濟最為強勁的“增長引擎”之一。

  同樣可以被視為廣州發展里程碑式“歷史節點”的,還有2001年舉辦的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在此之前,廣州發展空間亟待拓展、城鄉結合部市政水平落後、城市居住空間狹小。1998年後,廣州借助籌辦九運會的良機,興建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170多項重大市政工程項目,實現廣州城市空間的第二次東進,全面提升了廣州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形象。

  “從六運會到九運會,再到亞運會,廣州在不同歷史階段不斷‘脫胎換骨’的背後,是一條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的前進思路。”作為廣州亞運城的主設計人員之一,廣州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方浩說,“借助亞運之機,廣州不僅要讓市容變貌,更要讓城市的經濟、文化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向更高目標大步邁進。”

  據介紹,廣州將亞運需求與城市發展的“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相結合,令城市骨架得以合理重構、城市發展空間得以充分舒展、城市生產力布局得以科學改善。

  方浩說:“以亞運為坐標,廣州已經構築起中心主城區和三個副城區齊頭發展的‘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間結構。”

  目前,助亞運建設,一座占地面積達到228平方公里的“廣州新城”已是呼之欲出。從萬畝果園到珠江新城,以廣州大學城和高新科技產業高度集中的南沙區為核心,一條城市新中軸線正在崛起。

  借助亞運建設,廣州地鐵軌道交通網等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質量的“大變化”。“實踐證明,通過將各種城市發展的戰略舉措和部署納入到亞運的籌辦行動當中,廣州充分利用和發揮亞運這一重大節事對城市發展的‘助推器’作用。”方浩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