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滬體局欲打造下一個孫海平:會用儀器看報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1 09:17:52


 
  無論分享還是碰撞,落在任莉敏眼中都是好事,“只要大家能意識到,今後的訓練無法剝離科研,那今天的課程就算起到作用了。”

  做得了溝通 擺得平心態

  “一粒穀子落地不成堆,兩三粒也不成堆。從‘無堆’到‘有堆’,其中沒有明顯界限。”陳曉冬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段話。這是曾令古希臘震驚的“穀堆悖論”,反映的是從量變到質變沒有絕對分割線的問題。

  這與訓練有關嗎?“當然。”南拳王謝孚琰很肯定。因為愛好文學,練武術的謝孚琰有個“詩人”的美名。在他看來,包括量變到質變在內,許多哲學問題在訓練生活中都能普遍適用。若用哲學理論、辯證思維去對待訓練,“不說技戰術會有立竿見影的提高,至少心態上能夠擺得端正。”

  每周二,參加“百人計劃”的退役運動員們都要接受一整天的文科教學。在這些即將走上教練崗位的人眼中,哲學、教育、心理學、公共關係等,開始從陌生變為有趣,從可有可無變為能夠如虎添翼的道具。

  上海男排老隊長沈瓊就頗有感悟。以前是隊長,以後做教練,兩種身份看似共通,但其實完全不同。“如果不學些人際關係方面的知識,我可能很容易將兩種身份混淆。”作為二班班長,沈瓊的個人目標很明確,朝沈富麟看齊。至於憑什麼比肩乃至超越恩師,“學習,這一年1000多課時只是開始,就算當了教練,也得教到老、學到老。”從某種程度而言,能有如此態度,“百人計劃”已有了良好開端。(來源:《文匯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