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身處野蠻生長期的中國馬拉鬆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16 13:35:32


 
  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其實早已出現在國內馬拉鬆比賽中,如主辦城市過於追求比賽的競技性,花高價邀請國際著名選手,並希望他們創造優異的比賽成績;過分看重電視轉播,甚至為此不惜代價;比賽獎金設置過高,靠獎金吸引參賽者;肥水不流外人田,賽事組織和運作完全由缺少相關經驗的本地政府部門或企業承擔。

  曾經多次參與國內馬拉鬆比賽運作的香港體育營銷專家餘國瓊,也注意到一個奇怪現象,“國內有些馬拉鬆比賽的組織者是聽取了專業人士意見的,但怎樣讓參與馬拉鬆比賽的各個政府部門都以足夠的責任意識做好自己的工作,卻是一件很難的事。”

  2013年,北京馬拉鬆發生了參賽選手“尿紅墻”事件,把國內馬拉鬆比賽厠所數量嚴重不足的服務缺陷暴露出來。這起事件引起了國內馬拉鬆比賽對選手“方便”問題的高度重視,一時間,幾乎每項馬拉鬆比賽都會宣布自己增加了多少流動厠所。

  但參賽選手的方便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過去兩個多月時間裡,廣州的跑友鄒甜參加了在中國南方舉行的多項馬拉鬆比賽,“如厠難”依然是她面對的一大難題。在某項馬拉鬆比賽上,組織者每2.5公裡設置一個流動厠所,每個流動厠所只有一個便位,“參賽選手超過兩萬人,結果每個厠所前都有5人以上在排隊,雖然業餘選手不會過分看重比賽成績,但還不至於一點不在乎成績,對比國內外馬拉鬆比賽,“如厠難”和“如厠易”實在是一個太大的反差。”鄒甜表示。

  感覺上,北京馬拉鬆“尿紅墻”事件應該促使國內的各個馬拉鬆比賽解決“如厠難”的問題,但事實上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問題顯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崔英善也認為,厠所前排大隊,依然是國內馬拉鬆賽服務水平低的一大特征。

  不僅是如厠難,鄒甜還發現,國內一些馬拉鬆比賽的醫療服務形同虛設,“不久前,我在參加一項馬拉鬆賽時,因為衣服太緊,把胳膊磨破了。當時特別想找個創可貼,結果沿途問了幾個醫療點,都沒有。”這讓鄒甜大感意外,“馬拉鬆比賽中,選手磨破、摔破皮膚是常見現象,創可貼應該是醫療點必備醫藥用品,怎麼能沒有呢?”

  保障措施怎能只是表面文章

  沒有創可貼還不至於危及性命,但心臟除顫器配備不足或醫療救護不及時,卻可能導致心臟驟停的馬拉鬆參賽選手失去挽救生命的寶貴時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