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反映在葉偉眼中就是一周一場背靠背還能有很大選擇餘地的比賽數量;跑團、健身房、運動培訓機構突然間“冒出來了”;跑友對裝備、補給等要求越來越高……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與需求也令廈馬在近幾年有了明顯變化,“辦賽水平是最早的100倍吧。”
以今年的廈馬為例,雖然“國際”二字在名稱裡消失,但吳明顯表示,賽事服務更加國際化了。本屆廈馬首次採用分槍發令,並設置了嚴格的分區制度,“雖然比賽只有全馬,但賽道容量始終有限,現在不僅是專業選手,連配速在3個半小時內的跑者,對起跑也有很高要求,能跑開、能提速,這是適應整個中國馬拉松跑步群體的改變。”吳明顯表示,這個措施的試行,緩解了起跑階段瞬間高峰的壓力,“這是國內全程馬拉松賽首創,也是廈門馬拉松向世界頂級賽事看齊的又一步。”
作為辦賽者兼跑者,吳明顯考察過國內外不少馬拉松,波士頓和紐約馬拉松,愛人帶著孩子在終點為冠軍選手戴上獎牌的一刻令他動容,於是,在本屆廈馬終點處,300名跑者享受到由親友為他們掛上獎牌的光榮與溫暖。而在賽道兩邊,除招募2290名高校志願者外,賽事還延用去年廈馬首創的“跑者服務跑者”體系,招募了28家跑團(俱樂部)的1947名志願者分別安排在15個補給點,為跑者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這也借鑒了國外馬拉松賽的經驗,跑者更了解跑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