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六月,“朝鮮”兩個字反覆出現在中國網路的“新聞熱搜詞”中,除因朝鮮半島情勢外,世界盃足球賽也讓中國人的焦點聚集在朝鮮。朝鮮首戰對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其表現讓中國人沸騰。《新民周刊》說:“絕不會有另一支球隊會像朝鮮隊那樣,打動中國球迷的感情。”
中國隊沒能打進世界盃,不但沒有影響中國球迷收看世界盃轉播的熱情,反而增進了他們對朝鮮隊的仰慕之情。一項統計顯示,中國是世界盃電視觀眾最多的國家。在這一屆世界盃的32支球隊中,絕不會有另一支球隊會像朝鮮隊那樣,打動他們的感情,讓足球比賽超出娛樂的範疇,最後上升為一場政治辯論。
小組賽開賽之前,朝鮮足協主席誓言朝鮮將奪得世界盃冠軍,“因為我們有偉大領袖金正日將軍在後面注視”。足球評論員李承鵬認為他們的想法不切實際。在專欄文章中,他質疑了朝鮮隊的足球體制。這種體制與中國足球進行職業化聯賽之前的體制類似,政府對運動員實行軍事化的管理,在封閉狀態下集中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足球職業化可行嗎?
他下了個充滿嘲弄色彩的標題:《好吧,朝鮮奪冠》。儘管專欄是同時給15家報紙的,但其中13家拒絕發表。李承鵬將文章張貼在博客上。很多支援朝鮮隊的中國球迷被他的揶揄和嘲諷刺痛了。3000多條讀者留言一共展開了67頁之多,李承鵬自己統計說,罵他的超過70% 。
“一個條件很差的國家,閉關那麼多年了,居然還能在世界盃上踢出這樣的足球,”一個網友在留言里說,中國的足球職業化搞了這麼多年,在世界盃上“僅有一次可悲的亮相”,卻“完敗而歸”,還有什麼資格說職業聯賽優於舉國體制呢?
中國男子足球隊唯——次打進世界盃,是2002年的事。最終結果是中國隊三場完敗,一球未進。中國足球被公認為充滿腐敗的行業,國家隊技戰術水準不高,球員意志渙散。這從反面堅定朝鮮隊球迷的信心:更加淳樸的朝鮮隊即使不能奪冠,也有理由走得比中國隊更遠。
朝鮮隊上一次參加世界盃還是1966年的英國世界盃。他們是一支平均身高1.66米的小個子球隊,在好奇的眼光中登場,連國歌都沒有奏。他們就像一群唱山歌的孩子陡然出現在維也納金色大廳。但最後他們踢進準決賽。
到2009年之前,朝鮮沒能再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40多年過去了,隨著歐洲各國聯賽及世界盃等賽事在商業上的成功,足球產業成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新象徵。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開始進行經濟和政治改革,社會主義足球強國土崩瓦解,體工委領導下的舉國體育系統也隨之崩潰。1994年中國開始嘗試足球市場化,隔年中國開始建立足球職業聯賽制度,這是體育系統最早的市場化改革。
在此後15年中,改革斷斷續續,時有反復。體育總局和足協一直搖擺不定。每當中國足球在國際比賽中遭受重挫,主事者就希望足球能夠像乒乓球、羽毛球甚至跳水那樣,重新回到舉國體制。2009年,在政府最高層關注下,中國足球界開始肅清腐敗——這被認為是職業聯賽體制帶來的惡果,要求重返舉國體制的呼聲也達到了最高峰。就在此時,貧困的朝鮮隊打進了世界盃,被譽為“精神的勝利”,也成了證明舉國體制優勢的最好論據。
很少有人注意到,眼下這支朝鮮隊雄心勃勃,為衝擊2010年世界盃做了長久的準備。政府在長白山建立了高山訓練基地,從全國選拔有足球天賦的少年進行全封閉式訓練。如今在朝鮮國家隊效力的主力隊員,大多數就出自這個基地。
球員並不像普通朝鮮居民那樣物資匱乏。不僅因為最高領導人是球迷,也因為足球代表了朝鮮的國家形象。眼前這支朝鮮隊是為世界盃而存在的。2009年預賽,國家隊收到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寫給他們的信,內容大約是“橫下一條心,一定要出線”。當天守門員李明國幾乎撲出了對方所有有威脅的射門。朝鮮國內將此形容為“不屈精神力的結果”。這和一部分中國球迷對朝鮮的評價有驚人的相似。
“烏有之鄉”網站集中了大批朝鮮隊球迷。他們中大多數認同,中國球員的意志被金錢所腐化,喪失了為國家比賽的榮譽感,都是足球產業化和市場化使然。朝鮮足球被看作是中國足球的反面,代表了市場化改革之前的美好時代。
1985年,中國男足第三次衝擊世界盃,一隻腳幾乎已經踏進了決賽圈。中國隊只要在最後一場賽事中打平香港隊即可出線,最後卻被香港隊以2比1擊敗。比賽結束後爆發了球迷騷亂。比賽的時間--5月19 日--從此成為中國球迷心中恥辱的記憶。
“只強調精神不強調戰術,根本不管香港隊的部署,不跟國際交往,封閉、宣誓、寫彙報、血書,上場後一味強攻導致著名的慘敗,”李承鵬說,“朝鮮足球的今天其實就是中國足球的昨天。”他預言朝鮮隊將重蹈中國的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