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需要“李娜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1-06-10 09:41:16


6月4日,李娜在頒獎儀式上親吻獎杯。當日,在2011年法網女單決賽中,中國選手李娜以2比0戰勝意大利選手斯齊亞沃尼,奪得冠軍。這是亞洲選手第一次奪得大滿貫賽單打冠軍。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韓國《朝鮮日報》6月9日載文《中國經濟需要“李娜現象”》,摘要如下:

  李娜喜獲法網冠軍,成為大陸的輿論焦點。正如有人喊李娜為“娜姐”,有人封她為“中國金花”,有人叫她“國際娜”,加諸於李娜身上的許多名字,也被拿來破解很多謎題,比如大陸體育的“舉國體制”之類(“舉國體制”是指在國力較弱時,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財力選定某一體育項目攻堅,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的成績),北京經濟界也不落人後,興奮之餘,也認為李娜法網奪冠,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經濟現象,叫做“李娜現象”。

  李娜為何可成為一種經濟現象,又可以解經濟謎題?了解大陸的體育體制,就知道大陸的體育基本上是壟斷的國有企業,李娜可說是“個體經營者”,說大了是個“民營企業家”。如果體育工作像國有企業由國家包辦一切,層層有官管,最後掙了錢大家分;如是民營企業的體育,就像李娜一樣,整個團隊和所有開銷,李娜掏腰包,想參加哪個比賽,要拿什麼獎,自己去努力,得了獎感謝先生、粉絲就好。

  所以經濟界討論李娜現象,是拿來剖析國企和民營企業,得出的結論是民企才有前途,才能救經濟。

  中國的經濟今年是爭議之年,很多爭議也與國企和民營這一對有關。比如說從去年到今年,發了多少中央文件,講了多少話,說要“解決收入分配的問題”,但一個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方案,不是鎖在抽屜里,就是扔進了廢紙簍,原因何在,就在於擺不平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薪酬混亂,早已成了社會問題。

  再如,大陸經濟界近來熱烈爭論的一個話題,叫“超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撰文稱“應該防止緊縮政策超調”,其主要意思就是經濟開始回落,政策緊縮不要超出調整需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