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球名記談李娜:未能真正“拿下”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4 09:17:53


 
  直到2006年多哈亞運會之前,我都只是在幾項中國舉行的賽事上借新聞發布會的機會向李娜提問過,而從未對她進行過專訪,私下更無交流。

  那一年亞運會上的一個場景,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我在哈利法網球中心的外場觀看訓練時,遠遠看到剛剛結束訓練的李娜和鄭潔一邊聊天一邊走近。鄭潔見到記者,停下腳步打了招呼並聊了幾句;原本走在她身旁的李娜目不斜視,徑直向前走去。真的,毫不誇張,她渾身散發著一種外人不得近身的強大氣場。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正如李娜在自傳《獨自上場》里形容的那樣,她就像一只出於自保心理而將刺高高竪起的刺猬,讓外人無法近身,只為保護她柔軟的內里。這就正如,當她在亞運會女單半決賽脆敗於米爾扎後那張堅強的臉,甚至有媒體爆料,她自嘲“咱也不是為了亞運會而生的,對吧?”——後來,我們也都知道了,那張佯裝堅強的面具背後,李娜輸球後其實哭了一個晚上。

  2007年澳網賽,是我報道李娜歷程中一項重要的賽事,我第一次對她進行了專訪。記得那天李娜剛剛賽後衝淋完,頭髮還是濕漉漉的,神態放鬆,採訪過程始終坦誠而愉快。我寫出了整版報道,原標題是李娜採訪中的一句話,《“試著讓自己不那麼完美主義”》,最終被編輯改成了《我要衝擊世界前十!》。

  世界前十的路標,早已被她踏平;但試著讓自己不那麼完美主義的目標,也許,她始終都未能做到。

  那次採訪中,我問了不少她與媒體之間關係的問題,那是我已積攢數年的巨大好奇。我甚至將她在半年前那次聯合會杯賽上與記者的幾番交鋒複述給她聽,她聽後也笑,隨即解釋:“其實我也不是說對記者特別有意見,但有的記者喜歡抓住一個問題不放,或者故意把你往什麼方向引,對這些我特別防範。”

  李娜還承認,她最討厭記者追問的,就是心理問題。她當時回憶:“曾經有個記者通過電子郵件採訪我,問我是不是有心理問題。我心說,你心理才有問題呢!”

  在李娜與媒體關係最為緊張的那些日子里,曾有記者整理出了一份《李娜最討厭的十大問題》,“心理問題”占據高位,其餘還有年齡、退役以及技術轉型等話題。

  在我對李娜的那第一次專訪中,她就說出了長期以來的理想生活——成為一名家庭婦女。李娜當時的回答是這樣:“這個想法從未改變,離開網球我就會安心做一個家庭婦女,在家相夫教子。”

  這個夢想,在今後的多年里被李娜一遍遍地重複著,簡直頑固得令人生疑——當她一次次獨自上場時,是否,她也在一次次地期盼著有一天終於能夠獨自下場?

  2007年年底,中國國家隊集體訪問當時作為國家隊贊助商某品牌設在惠州的工廠。我們幾位外地媒體的記者與國家隊同乘一輛大巴,在車上見到李娜時,她非常短促地微笑了一下算打過招呼,我們全程再無任何交流。我第一次深切地意識到,她將是我今後一個艱難的採訪對象,一個不是那種因為採訪過幾次混了個臉熟,便會對你敞開心扉的採訪對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