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中國隊球員孫可慶祝自己本場第一粒進球。當日,在澳大利亞堪培拉體育場進行的亞洲杯足球賽B組比賽中,中國隊以2比1戰勝朝鮮隊,以小組賽三戰全勝的成績晉級八強。 |
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中國足球近來接連迎來利好消息,但最提振人心的無疑還是國務院不久前公布的“46號文件”。它指明了中國足球產業今後“取消商業性、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積極發展職業聯盟、主管協會與行政機構脫鈎”的大方向。
美國《僑報》2月11日載文《足球鬆綁 未來可期》,文章說,這則消息對市場起到相當大的刺激作用,數支相關股票大漲。其實,有關中國足球改革方向的討論早已多角度、多層面地發酵了多年卻始終未能實現,相關探討都淪為了無意義的空言。而這一次,被長久期待的“靴子”終於落了地,“46號文”中所指的改革措施可以濃縮為“鬆綁、鼓勵發展”,正面回應了中國足球人這些年的最大期待。
在期待滿足之後,還應當再往前看一步:改革利好如何才能轉化成中國足球整體水平的提高。
由這一最終目標出發,足球人口的提高仍是孕育水平提升的最直接條件,這是所有足球強國都繞不過的根本發展經驗。眼下這場改革的邏輯便是:通過資本杠杆做大做強聯賽,讓足球運動拓展影響力,促進群眾足球運動發展,並帶動投資流向足球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提高足球人口。
足球是一項有魔力的運動,中國足球水平如此不理想,其從業者卻往往賺著高薪且球迷數量也非常可觀。說到底,足球畢竟是世界第一運動,即便水平不盡如人意,中國的足球聯賽也還是可以吸引足夠多的眼球,這便保證了其對資本的吸引力,其結果便是高薪及高水平外援、外教的參與以及球市的持續火爆。眼下的改革恰以此為基礎。未鬆綁尚且如此,鬆綁後的前景就更加可觀。而這一前景中自然就包含著聯賽蘊藏資本量提升、聯賽規模和層級數量擴大、職業足球與業餘足球和校園足球對接、後兩者參與人數在足球熱潮中穩步提升進而成為職業人才孵化器等內容。
顯然,這裡面的一個關鍵是足球產業的開發與經營,這是為產業鬆綁之後最需要研究和重視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上述其它設想變成現實也都不是難事。只不過,恰恰是這經營問題最為難以掌握。但既然是市場的事情,只要堅持市場為主體、按經濟規律辦事、少一些行政干預,在經營方面取得成績終究還是可以期待的,中國足球的未來便也值得憧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