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汪大昭:社體指導員 健身“領頭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3 14:39:36  


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北京朝陽公園噴泉廣場武術輔導站指導學員練劍。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能光看這個名分,關鍵是看做了多少事,做得好不好”,國際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唐可明說。

  唐可明,63歲,北京市職工健身操舞培訓基地主任,從事健身指導15年。

奉獻

  “我們規定不能賺錢,追求的只是服務,中心所有人員沒有一分錢報酬”

  唐可明不甘于只是提著錄音機去蹦蹦跳跳,2003年注册成立北京彤康快車健身操舞培訓中心,自任主任。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裡有幾間平房,十幾個退休人員,從40多歲到73歲,這就是中心的全部人員,人人都是一級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唐可明說:“我們規定不能賺錢,追求的只是服務,中心所有人員沒有一分錢報酬”。接受中心指導的有一兩百支健身隊伍,遍布北京城鄉,培訓都是免費的。2008年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間隙,兩三萬人在“鳥巢”進行全民健身展示,其中就有彤康中心的巨大貢獻。

  唐可明說,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很需要加強組織、培訓、管理和監督,這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供參照,只能在實踐中探索。一個合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應當能夠獨立制訂計劃,每年開展什麼活動,達到何種質量,真正成為大眾健身的帶頭人。

責任

  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能光圖數量,而且必須強調義務開展活動

  唐可明認為,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不能光圖數量,人人都是等於人人都不是,而且必須強調義務開展活動,“要是發錢,誰都來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