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武術入奧 官方民間都不看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4 10:21:51  


 
  與官方的冷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間習武人對武術入奧的熱情,過去兩個月,北京市武協楊氏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錢鋒一直異常忙碌,為了表達欣喜之情,他籌備在9月17日舉行“助太極推手入奧”北京通州地區太極推手聯誼交流大會。

  提出“太極推手入奧”的口號,是因為錢鋒同樣對武術入奧並不樂觀。他認為:“與套路和散打這兩種武術競技形式相比,太極推手更能體現出中國武術的技擊屬性和文化特征。”

  太極推手上手容易,適合普通大眾學習掌握。錢鋒希望明年能舉辦一次千人家庭推手聯誼大賽,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盡可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武術。

  出身於武術世家的馬明達自幼習武,是國內武術界的知名人物。他認為,現在的中國武術給人的慣有印象體現在三個方面,即舞蹈化、老年化、虛幻化。武術對大眾的吸引力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持續下降,這讓馬明達深感痛心。“在我們這個大學,跆拳道班辦了一屆又一屆,武術卻基本上沒有人練。像我這樣練武的人看了是什麼樣的感受?以我這樣的名聲在這裡,也是很少有人來找我練武,找我練武的基本上是台灣、香港和外國的學生,這個現象太奇怪了。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完全沒有機會去了解真正的武術。” 馬明達認為,這種現象與武術近幾十年來的競技化改造有很大關係,“這麼多年,我們顯然是在走一條偏移的、沒落的道路。”

  武術在民國時期稱為國術,當時的競技化發展已經很有成就。1928年舉辦了第一次國術考試,考試分預試和正試。預試為套路表演,依評分取得正試資格。正試的內容包括徒手對抗的“拳腳門”(散打)和“摔角門”,持械對抗的“刀劍門”(短兵)和“棍槍門”(長兵)。正試比賽不按體重分級,三打二勝,沒有時間限制,沒有統一的護具規定和要求。

  國術考試反映出套路表演僅僅是武術的一個方面,武術實際上是由套路、散打、摔角和兵器對抗等幾個方面共同組成。馬明達表示:“武術仍然是一種運動技巧,體現出習武者的力量、速度、靈敏度等方面的運動素質。武術比賽應該是綜合性的比賽,不應該是像現在這樣,套路是套路、散打是散打的單一比賽。”

  新中國成立後,因為歷史原因,對國術的一些成就予以全面否定,另起爐灶發展武術。馬明達介紹說,現在的武術發展模式就是在蘇聯專家的影響下形成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