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盤點中國體育2011 要居安思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5 19:46:49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電/2011年的中國體壇,不乏亮點和高光時刻,但回望過去一年的中國體育,比那些金牌更能吸引我們注意力、引起我們思考的是以下這些問號。

運動會,何以多到“審美疲勞”

  關於“大型綜合運動會是不是太多了”的討論,無疑是今年體壇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今年,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全國智力運動會……相繼舉行,還有一些別人不願辦的國際比賽,也都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中國,並果真被國人慷慨地接了下來。人們不禁要問,這是為了發展體育運動還是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

  屈指算來,冠以“全國”字眼的大型綜合運動會已達到兩位數,加之辦賽開銷居高不下,賽場內外亂象叢生,大型運動會飽受輿論和公眾詬病也就不足為奇。這也難怪,這些大型運動會有多少能做到政府不貼錢、全靠市場運作來籌集辦賽經費?有多少是非政府推動而運用社會和市場資源的結果?又有多少能讓老百姓親自參與其中,真正做到與民同樂、民生為本,並讓全體國民身體素質因此受益?

  相比我們各地爭相舉辦大型賽事的盛景,香港卻因為開支可能過大而否決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做法,無疑比我們棋高一著。畢竟在當下,不計成本辦大賽,只考慮社會效益不考慮經濟效益的思維已經落伍和過時。

  發展體育運動,是為了增強人民體質。同樣,舉辦體育比賽,也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欣賞比賽和參與體育的精神文化需求。從這一點講,我們的比賽其實不是太多,反倒是太少了,關鍵是,運動會要轉變辦賽方式,從過去的主要靠政府補貼,逐步向市場化和社會化,靠社會力量借助市場資源來辦賽的方向轉型。果真如此,誰還會說運動會太多開銷太大?嫌少還來不及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