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青壯年緣何難成健身主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8 15:08:26  


 
  上海市統計局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從不參加健身運動”和“偶爾參加健身運動”的人當中,有多達52.8%的人表示自己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去進行鍛煉。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青壯年在家庭中往往承擔著最多的責任,贍養老人、教育子女均責無旁貸,同時在工作中,青壯年群體也多處於事業的關鍵期。於是,“工作和生活都不能有半點馬虎,哪兒還有工夫鍛煉”這一觀點便占據了半數多人的頭腦。除此之外,附近沒有健身場所、負擔不起健身費用等也都是導致青壯年人群不願健身的因素之一。

  雖然像沈先生這種想鍛煉卻受到客觀條件制約的人占了很大比重,但主觀上缺乏健身意識的也大有人在。在校期間曾是運動健將的董先生目前在某大型國企上班,平時上下班非常規律,業餘時間也很充裕,但就是不願去鍛煉。“也不是不知道鍛煉身體的好處”,董先生說,“但自己身體沒什麼毛病,下班回家之後就懶得出門。”

  無論覺得“沒必要”還是“沒興趣”,在何仲愷教授看來,“都是對健身的認識不夠準確”。何仲愷教授認為,目前有很多人將健身單純地作為減肥、練肌肉的一種手段,因此也多把它當作任務、甚至是負擔來看待。雖然確實有這樣的功效,但比起這些“看得見的好處”,健身顯然還有更深層的內涵,緩解壓力、調節情緒都是例證。“但現在很少有人意識到這點”,何仲愷說,“因此主觀上就有對健身的抵觸情緒。”

有機會 有場地 有需求 加強健身觀念要轉

  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去健身,各個公司、單位也紛紛絞盡腦汁為職工創造鍛煉身體的機會和條件,例如辦運動會及各種比賽、開辟乒乓球室等健身房、為職工租用體育場地等,姜先生和唐先生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三十來歲的姜先生原本就是一個運動愛好者,最近兩年,他所在的單位為職工在附近的學校租了一塊籃球場地,每周到籃球場上打兩次球成了姜先生的習慣,“一周兩次籃球,一場是同事之間打,另一場是代表公司和別的單位進行比賽,我基本上場場不落,”姜先生說,“單位的這個措施很好,已經能滿足我每周鍛煉的需要了,希望能一直繼續下去,”與姜先生類似,在上海某會計事務所上班的唐先生表示,自己的公司為員工在八萬人體育場的外場租了一塊場地,他每周都會和同事到那裡踢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