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殘奧金牌教練獎金糾紛 折射體制之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2 09:22:17  


 
  事實上,這筆錢已經被汪成榮夫婦花掉了近一半,他們在西寧市中心買了一套新房,高層,帶電梯,每平米5800元,總價67萬,手續費1萬元,裝修、家電花了20萬元左右。

  停職,只是“初步處理”,“他不肯交錢的話,我們組織還有其他的手段。”楊海寧說,“我們的忍耐也是有限的。”

  如果不交這筆錢,汪成榮丟掉的是穩定的工作和事業編制,還有多年的歸屬感。1992年,他進入青海體工隊,2004年退役,2005年留隊做教練,如今,時間已過去了20年。

評論:“拒交獎金遭停職”是體制弊態之影

  在這場爭獎金之戰中,汪成榮與楊海寧看起來都很有道理。汪成榮作為一名教練員,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使兩名運動員在殘奧會上獲得3金1銀的嬌人業績,中殘聯將百萬獎金匯給汪成榮個人,這是對他工作的褒揚。因為這是對他的個人獎勵,他便有權處置。但代表青海體工一大隊的楊海寧卻不這樣認為,他稱“你以為這是一個人的事?多少人為你服務呢?原單位不派你出去,派個阿貓阿狗出去也一樣的。”

  好一個“阿貓阿狗出去也一樣”,真實地曝露出一些官員那種痞氣。在發出紅頭文件給予汪成榮停職處理之外,楊海寧還公開放出話來,“再不交錢,組織還有其他手段”。這是一句有些耳熟的狠話,我們基本可以揣測出楊大隊長的“其他手段”的具體含義。不知道汪成榮聽聞此言後作何感想,反正作為一個局外人的我,都感到後背發冷。汪成榮稱,他的一半獎金已用去買房了。楊大隊長稱按他們的內部文件,汪成榮最多只能得獎金的20%。若單位真地動用強大的行政資源,我看汪成榮那套已購之房要保住,估計都有點懸了。

  這起“爭獎金風波”,實際上是體制之弊的真實投影,它已切實反映出我們現行的體育團隊管理和舉國應試體育思維應改一改了。近年來,不斷傳出有關體育競技比賽的獎金分配的矛盾糾紛,這些糾紛有時還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引起了公眾的強烈關注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不僅是獎金分配,還有運動員在外拍攝各類廣告的收入,也一直成為體育團隊與教練、運動員之間拼爭的一塊大蛋糕。此類問題纏身,教練、運動員咋能全身心投入到訓練和比賽中呢?

  其實,我們應將奪金的遊戲漸次交給個人投入,將增強國民體質的大事交給國家財政。這才是順應市場的做法,也是世界體育健康發展的根本方向。有的地方還給奪金運動員“處級國家幹部”的身份,讓他們“體而優則仕”;有的地方為奪冠者提供上大學的優待;有的地方甚至還追加給奪冠運動員的親屬以“肥崗”厚待。顯然,此類做法有違社會公平,是“錦上添花”式的贏者通吃思維在泛濫,這種意識必然會侵蝕著社會的良性肌體。所以,當前亟待進行的是合理的體育制度性設計,填補體育正義缺失的空白,達成一種恰當的分配公共體育資源份額的契約,重塑中華體育之國民正義精神。(來源:《新京報》、四川新聞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