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標主義”無疑是體育主管部門發展這些冷門運動的動機,在北京社會科學院體育研究中心主任金汕看來,體育主管部門要的只是這些冷門項目出成績,並不會去關心這些運動項目到底有多少群眾普及度和社會影響力。
找幾個或一批年輕隊員埋頭苦幹,為他們聘請高水平教練,再創造條件參加各類比賽,若干年後甚至短短幾年後就靠這幾名隊員或一支隊伍去競爭世界大賽的獎牌,中國冷門運動項目走向成功的軌跡大致如此。短時間裡,競爭對手都會對這支幾乎建立在“一窮二白”基礎上的中國運動隊刮目相看,但衰敗往往也如影隨形。就像中國女子冰壺隊,從2005年第一次參加世錦賽以來,王冰玉、柳蔭、岳清爽和周妍4名隊員的陣容幾乎沒有變過,而像加拿大隊等強隊,因為國內群眾基礎雄厚、國家隊人才濟濟,參加世錦賽的人員已經換了好幾撥。當所有的對手都摸透了中國隊4名隊員的底細後,中國隊的技戰術就再無秘密可言。由於國內冰壺後備力量的擴充與國家隊世界大賽成績的提升不能同步,中國女子冰壺這4名隊員至今也難以找到後繼者,如此,這個冷門項目最終難逃被打回原形的宿命。
中國女子冰壺運動員為成功付出了超常的代價,肩負的又是一個國家、一個運動項目振興的重任,輿論雖然對她們給予更多的同情、鼓勵和支持,但一個運動項目的興衰維繫在一支運動隊或幾名運動員身上,本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本次世錦賽結束之後,未能直接獲得索契冬奧會資格的中國女子冰壺隊,只能將希望寄托在今年年底的奧運資格賽,以中國隊現在的狀況,晉級奧運會的難度依然不小。也許就像中國女足的發展經歷一樣,昔日的奧運亞軍隊伍最終將為取得奧運資格苦苦掙扎,即便與奧運無緣,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女子冰壺不會是最後一支為“錦標”而生的中國運動隊,在2011年上海游泳世錦賽上,中國女子水球隊一舉奪得銀牌,又一個中國競技體育的“奇跡”誕生。但眾所周知,女子水球在國內的群眾基礎幾乎為零,其今後的發展趨勢可想而知。(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