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撒切爾夫人帶走了大英帝國的餘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9 10:33:17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昨天病逝。她連續三屆擔任英國首相11年,經歷了冷戰高潮和蘇聯解體的前夜,與中國簽署歸還香港的聯合聲明,她還帶領英國打了馬島戰爭。她是西方國家的著名領袖,對有限重振英國經濟也做出了貢獻。有人說,撒切爾夫人代表了大英帝國的餘威,她的離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環球時報刊登社論文章表示,撒切爾夫人是西方世界的第一位女首相,但卻是出了名強硬的“鐵女人”。她執政時的尖銳冷戰可謂“時勢造英雄”,那是政治領袖們的“黃金年代”。那個時期的很多東西方政治家都被後人記住,撒切爾夫人是其中的實力派。

  政治人物常常是複雜的,撒切爾夫人身後留下的愛和恨都很鮮明。她與裡根聯手,在搞垮蘇聯的冷戰後期扮演了重要角色。馬島戰爭前後,她的不談判、不猶豫、果斷使用武力尤其留給世人深刻印象。她的強勢風格在之後的西方政治家中無人能及。

  文章表示,因為香港回歸,撒切爾夫人與中國有了特殊的交集。中英談判之前,英國在馬島戰爭中“完勝”,英國國內主張對中國強硬的人很多。中英談判因此一波三折。但是撒切爾夫人能夠看清中國不是阿根廷,香港不是馬島,最終順應大勢,與中國簽署聯合聲明,奠定了香港回歸的政治基礎。

  應當說,在香港回歸問題上,這位“鐵女人”在正確的時間、朝著正確的對象做了她在首相位置上的最大一次正確“妥協”。儘管中英之後的摩擦一直持續到香港正式回歸,這個評價依然大體成立。

  撒切爾夫人重振英國經濟,不僅是大不列顛,也大體是“老歐洲”經濟輝煌的尾聲。她的非國有化運動,保護強者的減稅,尤其是對工會運動的強硬和不妥協,至今仍讓歐洲的經濟和政治學者感慨萬千。

  文章指出,然而勢比人強,撒切爾夫人下野後的世事變遷在反覆證明這一點。整個歐洲政壇不再有“鐵男人”或“鐵女人”,一些原因是,不斷衰落的歐洲列強已經支撐不起對外的鐵腕式強硬,西方選舉文化的極端發展也讓政治家們在國內問題上更加軟弱。

  如今看來,冷戰結束很可能代表了一種地緣政治傳統的終結。美蘇對抗崩塌了,這樣的對抗很難在全球範圍內重現。中美已不可能走美蘇冷戰的老路,中美關係的探索有著全人類的意義。倒是歐洲新一代領袖很像缺少歷史的前瞻性,他們猶猶豫豫,方向感不足,他們似乎沒有撒切爾夫人在中英談判時看中國的遠見,也缺少她與蘇聯打交道時的那種判斷力。

  文章最後說,撒切爾夫人這位風格鮮明的女政治家走進歷史,她經歷的那個時代也發生了轉折。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大致走到盡頭,中國帶給國際政治的共贏精神在不斷成長、擴大。作為中國人,我們沒有理由不對這位《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人表達尊敬,同時我們也想說,世界應當往前走一走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