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體操男隊何時才有“全能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1 14:01:34


 
  鄧書弟個人全能決賽後接受采訪時認為差距主要在完成質量上:“我跟內村航平的差距在每個項目的落地上,具體說來是輸在質量上,難度上並不輸”。他認為需要時間來追上與日本的差距,經過這次世錦賽之後,在動作質量方面有更好的理解,以後訓練將更有針對性。

  日本能夠培養出內村航平這樣的“全能王”有其必然原因。中國體操界注重單項的培養,而日本注重培養全能。

  在上個奧運會周期,中國體操注重單項,缺乏全能型運動員。中國體操不是沒有出現過優秀的全能運動員,像“鑽石一代”的楊威、李小鵬就是最突出的代表,而陳一冰、鄒凱這一代更多是單項突破。

  練單項花費時間相對短、見效快,全能運動員比一般運動員練的東西要多,時間和精力付出也更多,但成績卻出得慢,甚至可能出不了太好的成績,這種情況下,練單項就比較實惠。

  男子個人全能在個人項目中難度最大且含金量最高,取得優異成績需長時間磨煉。楊威2000年奧運會拿下個人全能第二,2004年奧運會只得第七,2008年終於在北京奧運會拿到全能冠軍。

  楊威說:“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能拿到第二,我覺得很滿足;2004年很想證明自己,但是沒有拿到,也沒有覺得特別低落;2008年拿到我也覺得是一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過程。”

  21歲的周施雄在2013年全運會上奪得個人全能冠軍,他對擊敗內村航平充滿信心,曾放言說“我希望能在他(內村航平)退役前,把他‘做掉’”。盡管現在看來差距很大,但是一些新人有這樣的信心去挑戰是好事。

  一個全能型人才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才能出現,而且還需要各方面的因素,中國體操男隊出現全能型人才還需要時間。(來源: 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