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意見》,今後高考科目將由語、數、外3門必考科目加上3門自選科目組成,自選科目包括但不限於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
但要突破高考科目就是“語數外物化生史地政”9門課的傳統觀念並不容易。浙江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在向記者解釋技術是如何入選浙江高考選考科目時表示,技術是經過多方反覆論證後才最終確定的,論證過程並不輕鬆。而另一個高考改革試點上海,則繼續以傳統的“物化生史地政”6門課作為高考選考科目,尚未邁出擴大選考科目的一步。
但技術畢竟與計算機相關,其受學校、學生和家長的重視程度遠高於體育。可以預見,儘管國家政策為體育進入高考選考科目留有餘地,但任何一個省(區、市)真要實施體育進高考,難度必定巨大。
在教育部近日公布《意見》之後,王宗平發現,不少媒體在解讀這一政策時,將高考選考6門科目後的“等”字去掉了。王宗平認為,不僅不少媒體沒有發現這個“等”的重要意義,在解讀政策時誤導公眾,甚至一些省(區、市)的教育部門在理解《意見》時,也不願主動把體育聯繫在“等”的範圍內,“一個尷尬的現象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沒有點明除指定的6門科目是高考選考科目之外,還有哪些科目可以進入高考選考範圍。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往往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既然中央沒有指出體育在選考範圍內,地方就很難主動把體育加進高考選考科目。都知道學校體育已經到了不進高考不會真正受重視的地步,但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在等著對方先‘挑明’”。
這一步不知何時才能邁出,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已經顯現,體育若不能成為高考選考科目,其弱勢地位可能會在新的高考政策下加劇。
依照《意見》,參加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14門課是門考門清的政策。其中高一考兩門,高二、高三各考6門。哪些科目是高一考,哪些科目是高二、高三考,並沒有明確規定。王宗平表示,“可以預料的是,最先考最先清的一定是最不受重視的科目,體育有可能就是其一。那麼,體育課不僅高三學生不會重視,可能連高二學生都不會再重視。學校體育會更加邊緣化,體育對於每個學校的意義更多的就是象徵性的上報一下學生體質測試數據,那麼,改善學生體質狀況豈不是更加困難?”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