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2016中國體育產業的熱點盲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02 14:14:18


 
  “引導廣大人民群衆培育體育消費觀念、養成體育消費習慣。積極支持形式多樣的體育題材文藝創作,推廣體育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體育文化的產業輸出,并不局限於課堂教材、文學作品、影視制作,其“平等、努力、團結”等價值觀的傳遞,應該成為中國體育產業在迅猛發展的大時代中不偏離航向的保證。

  “互聯網+”的藍海讓體育產業波瀾壯闊

  “在那麼大的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自從國務院頒布《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46號文件”)後,投身體育產業的創業者便經常以此調侃自己的選擇,可對於從5年前便一直“蹲著等風來”的創業者李鶴而言,這句話除了感謝機遇之外,還有著另外一種暗示,“現在大家確實借勢飛上去了,但風能刮多久,誰也不清楚,等風停了還能繼續發展,才算真正的成功。”

  46號文件“到2025年中國體育運動人口達5億,體育產業產值5萬億元”的目標,讓現在總規模約3136億元的體育產業成為衆多投資者和創業人眼中的“藍海”,“互聯網+”的宏觀技術背景更像一針催化劑加速了阿裡巴巴、樂視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大手筆資本運作布局體育產業,中小創業者進入體育產業的熱情也隨之達到歷史頂點。

  李鶴便是其中之一,從5年前不知把“女性運動”相關內容放置在門戶網站“女性”板塊還是“體育”板塊的茫然,到如今利用一個App去實現都市女性的體育社交,“風來了”的變化讓她看到了體育產業“機遇大於挑戰”的一面,“國內體育產業的欠賬太多,但越是看不到邊的東西越有發展的可能性,所以目前看上去還很浮躁,而且隔三岔五就有‘90後創客融資百萬’的消息不斷把泡沫推上去,泡沫下面都是創業者急於圈錢、投資人急於脫手的狀況”,她還清楚地記得,在一次創業論壇上有人在台上問:“誰能解釋什麼是O2O?”台下有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投資人喜歡O2O,你就說自己是O2O。”

  “只有依賴資本投入,體育創業者才能在起步階段做大甚至存活。”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體育經濟與產業教研室副教授李艶麗表示,“資本”實際上拓寬了體育類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同時也加速了市場的優勝劣汰,“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只要對行業有良性促進,也不算什麼壞事。”尤其不同於資本積累較為豐厚的企業多涉足版權及賽事,使用率高、在創新和投入上相對較低的App則是多數中小創業者進入體育產業的敲門磚。李艶麗認為,“大家的目的是多元化的,如果產品適用的領域功能固定,在面對信息技術企業拋出的橄欖枝時,反應不一,有人願意被收購,然後再進行下一步開發,有人開發產品就是為了出售,有主動、有被迫,最終雙方各得其利就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