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滑雪“外熱內冷”:雪場虧損教練不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17 10:34:18


 
  巨額的成本需要大量的消費者來分擔,但在段建軍看來,目前客流量的增速還是遠遠不够。“由於長期缺乏群衆基礎,現在很多家庭只是把雪場作為度假的目的地,一家四五口人來,真正上雪道滑雪的只有一個,其他人只產生食宿的費用。”對於萬龍這種把經營重點放在滑雪方面的雪場來說,這樣產生的利潤并不高。

  同樣的“虛假繁榮”現象,還出現在滑雪裝備市場。田慧中告訴記者,一整套入門級的滑雪裝備大概在1萬元左右,如果是高端裝備,花銷則可以達到5萬元。在售價如此高的情況下,去年田慧中從70萬元營業額中得到的利潤也不到7萬元。 “相比於歐美國家,滑雪在中國還算是小衆運動,市場不够大,所以現在國內幾乎沒有生產雪板、雪鞋的公司,都要依賴於進口。”田慧中表示,進口雪具的成本本身就偏高,再加上隨著滑雪的火熱,有人會從不正規的國外渠道拿貨,甚至將舊雪具翻新倒賣,這些都限制甚至影響了雪具市場的發展。

  除了各方面都較高的資金成本,專業人才匱乏也是困擾滑雪運動發展的一大問題。2006年開始滑雪的張龍勝,經過兩年時間“自學成才”做了兼職教練。他在雪場的同事也大多如此:“只有極少數教練是體校畢業,大部分都是自己在雪場裡摸爬滾打練出來的。”

  缺乏專門的培訓機構,導致滑雪教練的質量一直參差不齊。張龍勝笑稱,有的教練滑得好,卻不知道怎麼把技術教給學員;有的教練則是理論知識一流,滑雪技術卻完全不規範。

  冰火協奏:“3億人”目標的第一步

  無論是火熱還是冰冷,可以預見的是,從這個冬天開始,滑雪將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許多國人的生活之中。滑雪產業的內外,也都在采取措施彌補其發展中的不足,試圖把滑雪打造為繼跑步後的又一種生活方式。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私企開始參與到滑雪場的建設與運營之中。”早在申冬奧成功之前,段建軍就已經感覺到了大量熱錢向滑雪行業湧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